新春期间,村民表演狮子盘柱。虞文灵 摄
大年初四傍晚,小雨初停,潮湿的空气在西北风的吹拂下,带来阵阵寒意。笔者在郎溪县凌笪乡上独山村民组的文化广场上,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锣鼓阵阵、鞭炮齐鸣,村民们正欢快地舞起大头狮子,庆贺新年。
大头狮子又称太平狮子,是凌笪乡特有的一项民间文化艺术,在当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大头狮子每年从正月初玩到二月二,为村民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我们从去年腊月就开始做准备,忙了很长时间,就是为开年能热热闹闹地闹新年,期盼新年一个好收成。”舞狮队的队长吴昌祠介绍说。吴昌祠告诉笔者,去年腊月初,他就和村里的几位老人亲自动手扎了十余盏彩灯,购置了舞狮服和锣鼓家伙,准备舞狮贺新年。
穿过密集的人群,笔者挤进广场中心,只见身着大红色舞狮服的村民正在场上欢快地表演着。狮子戏球、狮子串花、狮子秀柱等等,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引来阵阵欢呼。锣鼓班子的人挽起衣袖,挺起腰杆,把锣鼓擂得震天响,排放在广场旁边的鞭炮也齐声响起来,霎时,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广场上一片欢乐的海洋。
不知不觉中,天渐渐黑了下来,十余盏彩灯霎时被点亮。惟妙惟肖的鲤鱼灯、充满灵气的猴子灯,还有工艺繁杂的三十六角灯,照得广场五彩缤纷。30分钟后,广场上表演结束了。狮子开始“拜门子”。在广场上看表演的村民迅速回到家中,把屋子收拾干净,准备好鞭炮迎接狮子。笔者跟随大头狮子来到村民江守文的家门口,江守文刚刚把鞭炮排放在稻场上,见大头狮子来了,赶紧把狮子迎进家门。狮子在江守文家堂屋里左转一圈,右转一圈,再左转一圈,一圈一个祝福。三圈结束后,大头狮子走出屋子。江守文一家人欢天喜地地迎送大头狮子。“大头狮子到家里来,一年四季就会平平安安。我们一家老小都高兴呢。”目送着走向邻居家的大头狮子,江守文的脸上满是笑容。
大头狮子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挨家挨户地“拜门子”、送祝福。村民们个个欢天喜地,整个村庄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参加舞狮的人有50多人。当中最大的有80多岁,最小的才10来岁。舞狮的人和锣鼓班子的人最辛苦,玩一会子就是一身汗。从傍晚到现在,虽然人员总是在不停地替换,但大家还是累得够呛。但是看到村民红红火火的日子,舞狮时那热闹的场面,浓浓的年味,我们是越舞越起劲。”刚被替换下来的舞狮队员吴昌平一边抹着满脸的汗水,一边气喘吁吁地说。“听说最近央视要来郎溪拍郎溪民俗文化,我们也去参加表演,到时我们要在央视露脸喽。”一旁80多岁的村民刘雨生接过话茬开心地说。
“现在村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高了。舞狮子、玩龙灯、跳采茶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但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让更多的人从牌桌上走下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净化了村风、民风。”陪同采访的村干部赵如意说。
新闻推荐
玩龙灯、跑旱船、舞狮子、采茶舞、猜谜语……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皖南传统民俗,春节以来在郎溪县凌笪乡又重新“热”了起来。近年来,该乡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资源优势,推出近10项具...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