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羽 本报记者 利成志 文/图
一进入春季,刘宝家的心情就会无比激动。不是因为春光明媚,而是他守护的那株百年牡丹,总会在仲春之时华丽丽地盛放。
今年,这株百年牡丹又迎来了最美的时刻。3月底含苞待放;4月1日正式盛开。因为今年气温高,花期比往年提前了10天左右,也比往年开得多,往年是40多朵,今年开了65朵。刘宝家的心里美滋滋的,特别是现在每天有许多人慕名来欣赏牡丹时,他更觉得,自己这十几年的守护,值得!
刘宝家,郎溪凌笪乡侯村祠堂的“业余管理员”,专职伺候祠堂里一株百年牡丹。
侯村牡丹的传说
侯村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约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后大修告竣。祠堂共分三进,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1998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侯村祠堂天井内左右分别种有一棵牡丹和天竺,寓意富贵平安。
关于侯村牡丹,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侯君集的一位后人侯儒生擅长医术,在为武则天治愈疾病后,得到皇上赏赐的红牡丹一株。侯儒生把牡丹带回来后,植于院中并繁育种苗,用牡丹的根制成中药,为当地百姓治病。明末清初,侯氏后人为了怀念祖先,将这株御赐牡丹移栽在天井里,以显示荣耀。
据凌笪乡林业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牡丹不但可以观赏,它的根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用牡丹的根制作成‘丹皮\’,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以益身延寿。“这棵百年牡丹更珍贵,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普通牡丹无法可比的。”
爱花惜花的人
3月27日清晨,刘宝家一如往常来到离家几十米外的侯村祠堂。他熟练地打开罩着牡丹花的铁笼子,钻进去查看牡丹花苞的生长情况。刘宝家指着两朵茁壮的牡丹花苞高兴地说:“再有十来天牡丹花就要开了,这几天花苞长得很快,已经露出一点点红了呢。”
刘宝家当了24年村干部,2000年,他辞去村里的工作回到家里,并主动承担了祠堂管理员的工作,至此便当起了这株牡丹花的“护花使者”。正是他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才让这棵古老的牡丹年年飘香摇红,焕发勃勃生机。
刘宝家每天到祠堂里打扫卫生、拔草,时刻都要防火、防盗、防蛀虫,对院中的那棵牡丹花更是当作宝贝一样呵护备至。他对记者说:“牡丹花从古时候长到现在,集的是天地的灵气,娇贵得很,哪经得起化肥农药的毒害哟。”他除草不用除草剂,发现牡丹花下生了杂草,他就一棵棵地拔;牡丹有虫害了,他就用手捉虫,极少用药水;给牡丹施肥也是用发酵了的菜籽饼,从来不用化肥。遇到下雪天,刘宝家就用棍子把牡丹枝条撑起来,一天跑几趟,把枝条上的积雪扫下来,生怕大雪压断了牡丹花。
2011年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牡丹花的花苞,刘宝家满心欢喜。一天早晨,刘宝家突然发现昨天刚刚数的35朵牡丹花苞一下子少了许多,当时心里一惊,这是怎么回事?
“祠堂的大门每天都锁着,别人根本进不来。”刘宝家仔细在牡丹丛中寻找,只见丢失的花苞有的只剩一枝长长的花秆,有的还剩半截花苞残留在花枝上。最后,他终于发现糟蹋牡丹花的“罪魁祸首”就是松鼠。于是他每天到祠堂里去驱赶松鼠,可是这些狡猾的小家伙,还是趁他不在的时候,把花苞全部啃了。
“年年防雪,牡丹花没被大雪伤着,没想到却被松鼠糟蹋了。”看着光秃秃的花枝,刘宝家心疼极了。他立即向乡政府及文物部门汇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刘宝家终于为牡丹花搭建了一个铝合金和钢丝组成的“安全网”。
保住祖先遗产是我的责任
“这两年牡丹保护得好,花开得多,来参观的人也多,有时一天要接待100多人,自己家里啥事也干不成。”刘宝家的妻子“埋怨”道:“村里的人到外面去帮人栽树,一天最少要挣80元钱。他守着这棵牡丹,一分钱都挣不到。”
因为刘宝家是义务管理员,基本上没有报酬。这几年文物管理部门每年给刘宝家800元钱,除了买工具,修修补补,一年下来根本没有结余,更不要说工钱了。除了正常的维护外,如果有人来参观,不管农活有多忙,刘宝家都放下手中的事,打开祠堂大门,带人参观,并向前来参观的人宣传保护祠堂文物和树木。特别是牡丹开花的时候,他时刻叮嘱游客注意,不能碰坏了牡丹枝丫,更不能采摘牡丹花。
对于十几年坚持义务护祠、护花,刘宝家有自己的见解。他说:“祠堂是文物,牡丹也很金贵。能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贝守住、守好,是我的责任,给不给报酬真的无所谓。”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余铮 记者 利成志)随着“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郎溪县不少市民已经开始谋划如何度过为期3天的假期了。近日,记者走访了县城部分旅行社,了解假日旅游市场。据了解,各大旅行社为吸引顾...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