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县的各个乡镇村及社区采访,基层干部的电话总是不停地响起。一问才知道,他们的电话都印制在“便民服务卡”上,发到了群众的手中,成了“群众热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郎溪县正普及便民服务制度,通过在“便民服务卡”上详细印制基层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和分管范围等内容,确保群众“找得着人,找得对人,办得成事”。如今,群众只要一个电话,干部就能及时提供服务。
村干部贴心“解难题”
自从姚村乡红旗村把为民服务“联系卡”发到各户后,村党总支书记方元明的电话就成了“热线”。这不,刚通完罗家冲小组一村民请他当“贷款担保人”的电话,又接到种烟大户傅宏涛打来的电话:“资金告罄,都用于支付烟田的租金了,现在实在没有财力来建烟炕……”
傅宏涛原来在外打工,今年“凤还巢”,租田百亩种植烟叶,当了烟农。年初,红旗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为傅宏涛做了不少实事:帮他拓宽了通往烟田的机耕路,把机耕路上的一座危桥进行了加固改造,用于烟田灌溉的大塘也实施了清淤固堤工程。眼下,傅宏涛一个电话,又给村委会出了个大难题。
接了电话,方书记把傅宏涛的烟炕之事当作自己的神来烦。几经周折,最后通过熟人关系,在附近宣州区洪林镇东华山村,为傅宏涛借妥了5组闲置的烟炕。
社区和居民“零距离”
今年2月份,建平镇中港社区印制了“爱心联系卡”。卡片正面印着社区的办公室电话及每个包片人员的手机号码,背面印有社区能够对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内容。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居民家时,向居民发放。
“有了这张卡,我们就不用每一件事情都要跑到社区去,省去了许多麻烦。”居民徐炎说。有了这张“爱心联系卡”,居民办事就方便了,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这张小小的“爱心联系卡”,将社区和居民间的关系拉近了。
4月2日,中港新村一幢楼下水道井盖损坏,存在安全隐患,居民出行也不方便。居民刘先生不知道这事要找谁,就想到了社区的工作人员曾经发过一张“爱心联系卡”,他拨了社区的电话,反映了情况。随后,社区联系了市政园林局,下午就派人将井盖换了,消除了安全隐患。今年80多岁的岑阿姨也深有体会:“楼道灯不亮,一个电话社区就派人来修了”。(下转第二版)
记者感言:
一张小小的卡片,一份沉甸甸的心意。“便民服务卡”只是一个载体,却更是一份对群众的承诺:“有事打电话给卡片上的干部,干部就会提供服务。”自从有了“便民服务卡”,大到村民修路、小到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群众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打个电话,得到基层干部的热心帮助。“便民服务卡”成了亲民、便民、利民的“连心卡”。
新闻推荐
郎溪讯 郎溪县梅渚镇念好“早、快、新、好、实”五字诀,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工作,为争创市级民生工程示范镇奠定基础。工作安排突出“早”字。该镇于4月3日及时召开了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在总结20...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