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县姚村乡的景区内,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会默默捡起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割去路肩上的杂草、清理河道的垃圾,他们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用双手扮靓了山乡。他们,就是姚村景区的保洁员,也是山乡的“美容师”。
詹后义是姚村乡112名保洁员中的一员,今年已62岁的他仍然坚持做一线保洁工作。2公里的“十姚路”潘村段、天子湖环湖水泥路、“静界姚村”牌坊至客运索道站水泥路,还有庄屋、刘家湾、小潘村三个村民组及1公里潘村河……詹后义每天都会将这些区域“巡视”两遍,确保景区的清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勤劳吃苦的精神为他赢得了“最美保洁员”称号。
当好宣传员
詹后义的责任区,是该乡首批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示范点。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村民开始不理解,不会做。詹后义就配合乡村干部,挨家按户发“一封信”,手把手地教大伯大妈们把“能卖钱”的垃圾放进可回收垃圾桶,把“不能卖钱”的垃圾丢进不可回收垃圾桶。教农妇们把厨余垃圾集中倒入厨余垃圾发酵坑,把秸秆类垃圾铺在菜地里做肥料。
他的责任区,既是潘村美好乡村中心村所在地,又是观天下景区的核心景区,游客很多,清洁工程压力大。针对少数不文明游客,詹后义总是耐心宣传,善意劝导,请他们配合景区搞好环境卫生。一天中午,有两位女游客从石佛山下来坐在蒙古风情园门口吃零食,包装袋扔了一地。詹后义走上前一边收拾地上的包装袋,一边做宣传,两游客十二分不好意思,红着脸连声说:“我们错了”。
村民刘某在景区的道路边种扁豆,扁豆藤爬满了今年刚栽的风景树,大有“缠”死风景树的势头。詹后义好说歹说,刘某最终忍“疼”拔除了正在开花的扁豆。还有几户村民,喜欢在路肩上种白菜、种南瓜,通过詹后义的宣传,路肩上的白菜和南瓜藤,被户主自行拔除了。
当好“鹅司令”
庄屋组农户戴秀容开玩笑地说:“义叔(詹后义)不仅是保洁员,还是放鹅的鹅司令呢。”一打听,才知道詹后义帮村民赶鹅,成了他每日保洁工作的“必修课”。住在景区路边的王某和郑某两户村民,喂养了两群鹅。每天巡逻,一旦发现两群鹅栖在水泥路上,詹后义马上就找来竹竿将鹅驱赶到荒地里,以免鹅粪弄脏了水泥路面。路上如果有鹅粪,马上清扫、冲洗。詹后义说:“这是一条通往客运索道站的水泥路,总不能让游客踩着鹅粪上石佛上吧?”
最美保洁员
按理说,村民房前屋后的卫生“三包”,应该是户主自行完成。但詹后义自愿全包了杨奶奶房前屋后的保洁任务。杨奶奶住在庄屋小组,年事已高,双腿残疾。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了,拄着双拐的杨奶奶实在没有能力搞好自家卫生。于是,詹后义早晚两遍,上杨奶奶家帮忙搞卫生:打扫庭院、收拾屋子、清扫小径上的落叶……
庄屋组的老党员李国华夸詹后义是“最美保洁员”:能吃苦,不叫累。当好宣传员、勇当“鹅司令”、帮残搞卫生,詹后义用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每天天刚亮,他就去清扫十姚路;每次暴雨过后,他就要下河清理从树棵拉子里冲出来的垃圾;景区周边有正在作业的挖掘机,他会拿着铁锹和扫把跟在后面清除路上的泥巴……不管什么时间,村民们总是看见他穿着黄马甲(保洁服)在搞卫生。“景区搞得这么干净,幸亏选准了负责任的保洁员。”一位村民感慨地说道。
新闻推荐
□费玲一个民间传说神话的村子,一个一代天子降临的地方。山清水秀的天子湖畔,茂密的森林环绕着幽静的天子湖。苍翠的群山上,一片片竹海临风摇曳,一颗颗松树、红枫、杉树、杜娟……苍翠欲滴的浓绿,每片...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