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郎溪县以全面实施“大文化郎溪”创新发展战略为引领,以推进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文化强县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项目支撑、社会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该县成立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定期研究部署文化产业相关工作,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和重大事项即时会商制度,着力加强文产项目招商引资,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实行文产项目“五个一”“扁平化推进”等机制,每年选定一批文产重点项目纳入县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调度。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对乡镇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需要逐年递增,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滚存使用。专项用于文产规划修编、文化产业发展、表彰奖励重点园区、基地建设。
加强金融支持,实行税费扶持。县金融部门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文产项目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信用担保平台作用,积极帮助文产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建立政府、银行、文化企业三方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促进银企对接,通过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引导更多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经该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认定的文化产业项目,在享受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的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可享受县招商引资税费优惠政策。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现有印刷包装、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用品及设备制造等文化科技企业和核心项目,坚持走差异化、错位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有针对性地引导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质资源集聚,形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力。鼓励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在该县从事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建立文化产业发展顾问制度,聘请省内外知名文化专家、文化企业家等担任顾问。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引进,通过公开招聘,在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拔一批专业人才,逐步充实到全县文化产业建设一线。 (本报记者 利成志)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为进一步增强防汛抗旱能力,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真正做成民心工程,郎溪县飞鲤镇日前抢抓晴好天气,扎实推进“八小”水利工程建设。 &nbs...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