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许燕:“渔民上岸”后的新生活

来源:宣城日报 2015-01-20 15:28   https://www.yybnet.net/

2014年,生活在南漪湖湖区、水阳江及郎川河沿岸的渔民,迎来了崭新的生活。这一年,宣城市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让2872名渔民上岸安家。许燕就是“渔民上岸”受益群体中普通的一员。1月7日上午,天气转晴,记者来到位于郎溪县新发镇东夏社区许燕的新家。

许燕家是街道路旁的一幢三层小楼,约160平方米。在许燕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楼上,只见房间分布整洁宽敞,各式现代家具一应俱全。

“渔民上岸”工程实施前,许燕与丈夫刘培祥住在原东夏社区避风港。他们与公公、婆婆、孩子一家五口人挤在仅十几平方米的渔船上。许燕回忆道:“船上生活很不方便,买个东西还要靠鱼贩子们带,一个星期鱼贩子就来两趟。如果自己去买,就算骑摩托车也要四五十分钟。”

许燕的婆婆陈芝英今年63岁,在渔船上生活了一辈子,她接上话说:“一到下暴雨、刮台风啊,我们在船上都怕,只能在船头磕头,求老天保佑。”今年,陈芝英和老伴也搬上了岸,住在儿子儿媳隔壁。陈芝英说:“我与老伴年纪都大了,还患有高血压,就怕住在船上哪一天头一发晕就倒在水里。”现在,住在岸上的新房子里,还有儿子媳妇在身边照应,她感觉很幸福。

许燕一家是新发镇“渔民上岸”70户渔民中最早搬上岸的一批,可上岸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早在几年前,渔船上恶劣的生活环境,就让许燕和丈夫有了在岸上买房的想法。可是这样的想法,在公公看来却是“难以实现”的事。一辈子靠打渔养活一家老小的公公觉得:“在渔船上好歹有一个安家手艺,搬上岸居住,先不说买房的钱难凑,上岸后怎么生活都是难事。”

“当时,公公的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虽然老人家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愿意在船上生活一辈子。”许燕说。最后,固执的公公在全家老小的劝说下选择了上岸。“现在,我们避风港的渔民不是都搬上岸了么!”

按照“渔民上岸”补贴方案,许燕一家得到了政府给予3.3万元的补助。有了这笔补助,许燕更加坚定了上岸的决心,和丈夫在银行办理了贷款,买下了东夏街道上一幢漂亮的三层小楼。看着新房里宽敞的环境,许燕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虽搬进新家,可买房子加上家里的装修费,也让许燕一家承受着不小的经济压力。许燕开始盘算着在家门口找份工作,补贴家用。2014年,新发镇政府给像许燕这样的渔民进行了技能培训,她也在社区干部的引导下如愿找到了一份工作。许燕对记者说:“我现在在家门口的制衣厂做服装,一个月大概能挣三千多元,上班时间也比较自由,方便接送孩子上学。”

提起上岸后的生活,许燕很满意,她说:“现在不用担心小孩上学问题了,也不像在船上的时候担心刮台风下暴雨。有时候家里来了人,就在不远的菜市场买点菜招待,比在船上生活方便很多。”

从过去采访渔民的漂泊生活,到现在采访他们在岸上的生活,记者亲眼见证了渔民们生产生活条件的转变。“渔民上岸”工程让渔民得到实惠,过上了新生活,成为2014年宣城市民生工作的一大亮点。

新闻推荐

十字镇进村开展 学生乘车安全教育

郎溪讯 1月22日,郎溪十字镇大华村80余位乘车学生家长参加了安全教育会议,这是该镇学生家长第一次在家门口接受乘车安全教育。近年来,该镇在...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许燕:“渔民上岸”后的新生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