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农历初八是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民俗文化村一年一度的

来源:宣城日报 2015-02-28 13:03   https://www.yybnet.net/

2月26日农历初八,是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民俗文化村一年一度的降福会。降福会又称“皖苏降福总会”,当地村民俗称“出菩萨”,是为纪念唐代张巡、许远抵抗安禄山叛乱,誓守睢阳、力保江淮、为国尽忠而设立,如今演变成祈福平安的春节传统民俗活动。

新年降福热闹非凡

早上7点多,来自24个自然村的近3000名参演者就聚集在村口,在接下来的两三个小时里,他们要巡游近二十里路,用大小锣鼓、龙灯、腰鼓等诸多形式为沿途村落“降福”。

上午8点钟,随着“当”的一声响亮的铜锣,锣鼓、唢呐齐奏,“肃静”、“回避”、“收灾”、“降福”四面牌子开道,“降福会”正式开始。引队一人在前,接着众人拥着先锋、北方两神及旗牌、土地、赦官,总、花判官车马等,开路前行。随后是张巡及随其殉难的英雄战将的神像,战将由村民装扮,戴木雕面具,顶盔披甲,分别站立于由两人推拉着的“大马灯”之上,每个战将马前有彩旗,大纛旗上书写战将姓氏。为烘托气氛,行进队伍中既穿插有“龙灯”、“小马灯”、“十二月花神挑花篮”等民俗韵味浓郁的民间艺术表演,还有结合了传统表演形式和现代舞步的腰鼓表演。

一场老少皆宜的盛会

“原先扮演神将的人骑的都是真马,那时候降福会都是在农历8月24日,降福会前几天就要接亲戚来看。”84岁的吕来升老人提前2小时就在等候降福会的队伍,他说年纪大了,跟不上队伍了只能在这里等。不仅是腿脚不及先前利索,老人也记不清自己所说的“原先”究竟是哪一年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文革前的事。另一件他能肯定的事情就是,现在的降福会参演的人越来越多,看的人却越来越少,像他这样能如数家珍地说出24将的人就更少了。

张巡和他的24将在1300年前以身殉国,千年之后,各色服饰、兵甲、大旗、锣鼓、马灯也只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氛围,纪念先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赶会的村民都讲不出关于张巡的事。

“什么是年味,这就是年味!这就是传统的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很难想象这样的话是出自1993年出生的刘毓芳之口,她说自己目前在合肥上班,原本初八已经是上班的日子,但为了赶上降福会,特地向单位请了3天假。在队伍经过的时候,她全程在拍照,她告诉记者,在90后的眼中,这样的民俗太可贵了,她很想探究这里面深层的文化。她和吕来升老人有着同样的担忧:“年轻人初七就去上班了,这项民俗要怎么杨才能传承下去呢?”

子承父业传承下去

14岁的刘慧宗是姚姓大将身后的一名灯笼手,面对记者问及“你知道自己在干吗”时,他摇摇了头。交谈中,刘慧宗告诉记者,他不知道身前的姚战将有怎样的神通,但是他喜欢和父亲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

刘慧宗的父亲掣着另一盏灯笼,他告诉记者:“以后刘慧宗长大了就会懂的,这种文化必须有人传承下去,他有这个责任。”

“文化民俗既是在演变也是在传承,我就是来定埠村拍摄传承的。”60岁的陆志是江苏南京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在这场降福会上,他看到了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

记者从郎溪县梅渚镇了解到,降福会在2013年11月获批为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新闻推荐

春节期间郎溪县姚村乡利用流出人口集中返乡的机会邀请

春节期间,郎溪县姚村乡利用流出人口集中返乡的机会,邀请郎溪县中医院医务人员,来到该乡夏桥村,开展育龄妇女“三查一治”活动,周边各村120余名妇女参加免费健康检查。该...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历初八是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民俗文化村一年一度的)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