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哥哥陈益民纯属偶然,他正在创办一家档次颇高、规模颇大的敬老院,想请我的书法家同学江俊给题个字。巧的是他居然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比我大几个小时,要认我做妹妹,白捡了一个好哥哥,自然很开心。
益民哥哥中等个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一件黑色羊绒外套一条红色的围巾,乍一看还以为是情歌王子费玉清呢。第一眼看见他你根本无法把他当作一家经营萤石矿的老总和敬老院的院长。哥哥总是笑盈盈的,看上去特亲切:“第一先做人,第二做专家,第三做儒商。这是我25年来做事业的座右铭。其实很多生意人都知道先做人这个道理,但是能真正做好的人不多。做人做不好,生意不可能做好,即便是生意红火,也是短暂的......”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做文化。欲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素养的儒商——这也是益民哥哥个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今年52岁的益民哥哥是个儒商、也是个文化人,他做过老师也当过工人,编过杂志,也干过推销。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自己创业,但他很低调从不主动接受媒体的采访。
益民哥哥是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商人,懂得审时度势,善于抓住机会,亦不缺乏激情,还是个性情中人,在他身上更多的是淡定平和、从容儒雅。他特别善于交朋友。在这个讲求人脉和圈子的时代,在“吃亏”中成长的他一次次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他从不惧吃亏,不斤斤计较,以良好的信誉度赢得了合作伙伴的赞赏,经营规模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连续三年获得了郎溪县政府授予的企业发展一等奖,上交国家税收数百万。占地20余亩的敬老院是益民哥哥投资600多万正在进行的一项民生工程,他说他愿意为当地老人们的幸福晚年贡献绵薄之力。几十年的风雨洗涤,久经商战的哥哥十分洒脱,在他身上你看不见他的疲态,你感觉不到他的负累,他的管理是无为而治,他把工作当“玩儿”,把玩儿当生活。哥哥还是一个很时尚的人:远足郊游、玩微信、打乒乓球等。多年来他都始终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记录生活的点滴。他从容、淡定、闲适,充满爱心。更让我欣赏的是益民哥哥有一种诗人般浪漫气质,让人忘了他是个企业家。
新闻推荐
郎溪讯(叶蕾 于斌)“阿姨,这是我第一次有了压岁钱!”近日,年仅11岁的郎溪县十字镇水鸣社区小女孩何彩霞满含热泪,拉着前来看望她的十字镇团委工作人员的手如是说。 ...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