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脚有个张才发,自学成才会理发……他学理发不为己,排忧解难想人家。”在郎溪县姚村乡鸦山老街店主林思凡刚刚更新的黑板报上,以打油诗的叙事方式推出了乡土好人张才发。
今年74岁的张才发,家住郎溪县姚村乡鸦山岭脚。说他普通,他就是山旮旯里的普通樵夫一个。说他不普通,是他坚持义务为村里的残疾老人理发10年整,不容易。10年来,他每月定时上门为村里的几位残疾老人搞好“形象工程”,不取分文报酬,小小善举受到了乡亲们的点赞。
见到张才发,正巧赶上他的“工作日”。他揣着一个红色酒盒充当的工具箱,走出掩映在翠竹里的小屋。“先给我剃吧。”没走多远,拄着双拐在门口与村民聊天的唐燕华截住了张才发。二话没说,推开唐家院门,一番收拾妥当,张才发的电推剪就嗡嗡地工作了。
唐燕华前几年因股骨头坏死,动了手术,拄了双拐,上街理发不方便,也成了张才发的服务对象。他说张才发是村里的老好人,请他剃头随喊随到,没有架子,也不收钱。有时上他家剃头,他还要贴电费呢。
早在10年前,已80高龄的老父亲张永祥出门理发,要到10里开外的姚家塔集镇或夏桥集镇,很是不方便。一位理发师的亲戚建议张才发学剃光头,这很容易,一学就会。80岁老父亲的脑勺,便成了张才发的“实习基地”。每次,父亲用手抓光光的脑壳,乐的老嘴合不拢:“怎么不行?哈哈!”“自学成才”的张才发很是兴奋。他把理发当作一种有趣的爱好,并利用这“爱好”去为腿脚不便的老哥老叔们做点好事,于是,这一剃就是10年。
唐燕华剃好了,张才发收拾工具,又来到村东,为残疾老人纪大坤剃头。纪大坤87岁,高血压中风,导致偏瘫。张才发协助其家人,把纪大坤搀扶出来,坐稳在一把靠椅上,一刀一剪,很谨慎地操作。刮胡子时,还得请家人配合稳定他,生怕出现差错。
张凤珍是纪大坤的儿媳妇。她说,公爹中风偏瘫五六年了,上街剃头很麻烦,一直都是张叔上门来剃头,每个月剃一次,给他钱他不要,从没收过一分钱。他为村里的另外几个岁数大的人剃头,也是不要钱的。村子里,大人小孩,都夸张叔是好人。
图为张才发在为残疾人唐燕华理发。
新闻推荐
夫峻峭伍员山,雄卧凌笪乡。傲居县北,炫彩域疆。峰巍巍兮,荫古乡而自固;泉潺潺兮,抚万姓而不彰。观天目宽阔,碧浪轻逐舟楫;赏群山耸峙,重峦脉接云裳。林路漫漫兮修远,原野浩浩兮苍...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