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几年对于家政服务员的需求量也直线上升。几年前,做家政还被人们认为是洗衣、煮饭等“伺候人的活儿”而不屑一顾,如今却成了“吃香”的行业。
家政行业成了“香饽饽”
家住郎溪县东城水岸的刘先生和妻子常年在外工作,家中70岁的老母亲在出行、洗浴等生活方面有诸多不便。刘先生好几次抽空回来想为母亲找一位全职保姆,但都让他失望而归。
刘先生无奈地表示:“现在很难找到全天陪护的保姆,我也试过上网找,发过帖子,找过中介,但是这行请人真的不容易,有合适的也早被别人雇走了。”
在该县某文化公司上班的刘凡和丈夫都不是本地人,两人平时工作都很忙,刘凡说:“我们工作日几乎都在外面吃饭,打扫卫生也都在周末,忙的时候真的很需要钟点工。”
下岗女工就业的突破口
今年50岁的王桂香曾是江苏一家灯泡厂的工人,2011年工厂倒闭后,她就返乡回到郎溪。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又低,回家后的她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再就业几乎成为“奢望”。
“几年前孩子还在读书,全靠他爸爸一个人在外打工,负担也不轻。我想帮个手,但我只有小学文化,确实不好找事做。”王桂香告诉记者。
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王桂香才在家政服务中心的牵线下找到一份煮饭的工作。熟悉工作后,王桂香又同时接下了7家保洁工作。王桂香笑着说:“去年每个月收入至少有千把块钱,今年的工作也排到了年底。”
郎溪县家政服务中心的徐女士说:“像王大姐这样的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的不在少数,而鉴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人选择了家政行业。”近几年来,为了帮助更多的妇女搭建就业平台,谋求就业机会,该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家政技能培训,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并不断扩大家政培训规模,帮助很多女性实现了再就业。
政府“牵线搭桥”促发展
一头是市场需求大,一头是妇女就业难,为此,郎溪县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就业帮扶措施,通过向外输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乡镇劳动服务站,以苏浙沪等劳动输出基地为平台,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向外转移,帮助广大妇女外出就业致富。
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城市发展多级化、多元化的需求,也为大批下岗女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如今,郎溪县的家政服务领域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前些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客观上促进了家政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郎溪讯(于斌)郎溪县十字镇傅宗英近日荣获第18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家住郎溪县十字镇天子门村的傅宗英,刚出生便被亲生父母遗弃,但是非常幸运地遇到...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