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宣城市通过建章立制保障、开展“三类”土地清理、考核指标倒逼等措施和手段,多管齐下,强化土地利用管理,努力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建章立制规范节约集约用地。近年来,宣城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建立四项制度(项目准入制度、开竣工履约保证金制度、开竣工申报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制度),强调三个“严格”(严格商业、房地产项目用地出让管理,严格出让金征收管理,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和一个“提高”(提高工业项目用地集约水平)、一个“规范”(规范土地出让合同补充条款)、一个“政策”(差别化土地使用税政策)等十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
开展清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了提高全市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宣城市多次开展批而未供、闲置、低效“三类”土地专项清理处置工作。2013年宣城市因供地率较好,获得省奖励指标100亩。2014年全市清理“三类”土地1.26万亩。今年,宣城市将继续加大“三类”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对各地清理处置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
多措并举确保节约集约用地。宣城市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实施供地审查和审批。对单个工业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原则上采取一次性规划、分期供地。同时,将各县市区、市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等纳入考核内容。全市建设标准化厂房170余万平方米,其中,市开发区宣城市科技园首期已建成标准化厂房24.8万平方米并投入使用,入驻企业13家,投资额12.9亿元,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用地难问题。宣城市对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和税费标准进行了上调,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土地保有环节成本,促进企业少占地、多产出。2013年,宣城市被省列入“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地区,自2014年第四季度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以地控税,以税节地”,为运用税收信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重要途径。
积极创新激励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工业生产型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改等途径实现“增资不增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2013年,宣城市借鉴外省经验,在全省率先推行地票交易制度。郎溪县和宣州区先行先试地票交易制度,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配置。2013年以来,全市成交地票1834.6亩,成交价款1.43亿元。此外,为了规范宣城市地下空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促进宣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市政府拟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宣城市区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的意见》,现正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 (本报记者 徐晨)
新闻推荐
5月16日18:30左右,郎溪县城管执法大队在巡查时发现,该县县城国购广场正“上演”一场露天“激情表演”,音响声音很大,且内容低俗。经核查,该露天演出没有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