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光阴的故事

来源:宣城日报 2015-06-12 00:02   https://www.yybnet.net/

吴建平拍摄的老照片。吴建平和他的旧式照相机。吴建平给市民拍证件照。吴建平用电脑修饰照片。

从一张木质相框里的黑白全家福,到如今网上色彩缤纷的各种写真,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变迁,同时也记录着这个行业的变迁。拍一张照片的价格,也从过去的几元,变成了动辄成百上千元。

在郎溪县凌笪乡,有一家近三十年的老相馆,照相师吴建平用相机,定格了无数个美好瞬间、感动瞬间,也记录着乡亲们的匆匆那些年,还有那些故事……

拜师学艺中的“秘密”

在凌笪只有一家相馆,照相师叫吴建平,今年已经61岁了。1986年吴建平退伍回乡发现,乡里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照相师,村民们照相十分不便。吴建平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自己学会了照相,就能帮乡亲们解决麻烦,还能维持生计。”

通过多方打听,吴建平来到溧阳市社渚镇一家照相馆学徒,开始了自己的照相生涯。

“记得1987年,江苏省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一代身份证开始取像。由于相馆的人手不够,初出茅庐的我有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吴建平说。然而,照相容易成像难,洗照片才是真正的技术活。但是,这门绝活,师父是不会轻易传授给徒弟的。

“有一次,师父出差去了,有人上门取照片,我就到处找,无意中打开了暗房。”吴建平回忆。暗房作为从胶片到相片最重要的环节,一直是师父心里的秘密地带,也是徒弟的禁区。“那是我第一次进入暗房,因为暗房不能过度曝光,在我关门的时候,我看到了贴在门后面的药水秘方。”

这个药水,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才能调和D76显影水,用一定量的无水亚硫酸纳定影……短暂的惊慌之后,吴建平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将秘方记录下来。经过反复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他终于成功洗出了第一张照片——秘方。

看着小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化学符号,吴建平既激动又内疚,“激动的是终于学到了照相的精髓,内疚的是瞒着尊敬的师父,自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配方。”

但是,归根结底,吴建平出师了。

凌笪乡的照相“鼻祖”

1988年,安徽省施行居民身份证制度。那个时候的照相师是个稀罕的职业,1987年下半年,吴建平给全县办证领导小组当教员,教他们怎么照相。回到凌笪后,担任凌笪乡的第一位照相师。

凌笪乡有两万多人,要帮两万多人照身份证相片,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当时,在乡亲们的意识里,身份证是没用的东西,不能吃、不能用,还要花4毛钱办证。吴建平除了照相,还要帮着村干部们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最忙的时候,吴建平有128天没空着家。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在塘下办证照相。大家都到生产队干活,晚上六七点才得闲,我就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家。”吴建平说,临走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农村的土路不好走,不小心把一只鞋子掉到水里冲走了。那还是他当兵时候发的军用皮鞋,一直没舍得穿。没办法,吴建平只好赤着脚走,“我最担心的还是今天一天照的底片,但是雨太大,底片还是报废了。”第二天,只好再耐心地向村民解释,重新拍照。

吴建平为凌笪乡的父辈照完身份证,又为他们的子女照。“咔嚓”一声快门按下,这一按就按了十年,记录下两万多人像。直到1998年,由当地派出所统一组织照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拍照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婴儿满月、儿童“六一”纪念照、逢年过节老百姓的“全家福”照、各种结婚照,在当下都比较流行。吴建平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凌笪人那些特别的瞬间,每一张照片都隐藏着曾经的故事,都能勾起一段过往。

相机里的“时光缩影”

“我初中毕业那段时间,天天和同学来相馆合影留恋。”一位来相馆拍证件照的王女士告诉记者,“那时候的相馆和现在还是有区别的,以前相馆后面有一个大花园,还有池塘、金鱼、假山、小桥,各种花草树木,风景特别好,我和同学几乎在花园每个角落都照过相,吴叔叔还给我们加了保护膜,到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呢。”

说到这,吴建平也陷入回忆,以前的相馆可是他精心布置的,各种山水古迹的画布背景悬挂在墙上,漂亮的服装、小洋伞、墨镜、帽子、假花、儿童车应有尽有,客人来拍照,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

在凌笪,从小学到初中,吴建平还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拍下毕业纪念照,定格那些难忘的岁月。

时间匆匆流逝,一晃,吴建平照相已经有近三十个年头了。现在条件好了,拍照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外出游玩时,各式数码相机、高像素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能记录精彩瞬间。

然而,对于祖父辈而言,照相,一定要去相馆端端正正的摆好姿势,等着照相师喊出“一、二、三”,“咔嚓”一响,影像定格。然后等着师傅把照片洗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照相。

“以前每逢过年过节,我们一家人都会穿得整整齐齐,去相馆拍一张全家福。”邻居张大妈说道:“这是我女儿上初中时,为了学习,把留了6年的头发剪短之前拍的一张照片;这张是她爸爸在外面打工,我们全家拍的一张照片给他寄去的。那是他两年没回家了,每次打电话,都在那头默默地哭,孩子也哭……”张大妈一边翻着一本厚厚的相册,一边回忆道,略显泛黄的老照片被保存的很好。

相机外的“动人瞬间”

吴建平喜欢写日记,十年前开始,学着用电脑记录一天的经历,仅打印出来的,就足足有5厘米高。作为邻居,他会耐心记下左邻又舍有趣的故事;作为凌笪村第三党小组的组长,他又时刻关注村里动态,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看法感悟;作为父亲,他以日记的方式和女儿谈天说地……

家住凌笪乡钱村的萌萌,是安徽某大学大四学生。四年前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大学,但是家境贫困的她却为学费担忧起来。

每年春节后几天,是萌萌的生日,像往年一样,萌萌来到相馆拍照纪念。吴建平对这个年年生日来照相的姑娘很是喜欢。两人闲聊之中,吴建平知道萌萌考上了大学,学费却成了问题。

想起女儿前几天来电话,说道公司有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吴建平突然心里一热。为了不让萌萌空欢喜,送走她后,吴建平立刻拨通女儿电话。得知资助名额有限,时间就要截止了,吴建平当晚忙完相馆的事,立刻骑车到钱村萌萌家。

说明来意后,萌萌显得很激动,“我就跟她说,现在不是哭的时候,赶紧把申请的资料准备齐全,到我家去,扫描成电子档发过去。”经过争取,萌萌终于成功申请到助学金5000元和各种生活学习用品,心头的阴霾也一扫而光。

也许是当照相师的时间长了,现在吴建平有了一个新的称呼——“老吴”,左邻右舍的大人孩子都这么叫他。时代的发展没有淘汰这位老照相师,“我的第一台相机是买的二手的DF海鸥系列相机,后来买了里光、索尼、尼康,从胶卷到数码相机,座机一共有2台,室外相机有10台以上。”在老吴的相馆里,摆着一台电脑,两台打印机。现在,老吴都用PS技术帮客人修照片了。

然而,老吴还是怀念过去冲洗照片的时代,“洗出来的照片,保存的时间更长,画面更清晰真实。”

但是,这种时代终究一去不复返,用胶卷冲洗照片的技术,最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老吴的眼睛凝视远方,陷入一种沉思……

定格的记忆

■丁 丁

“咔嚓”一声,拍下照片,定格那一瞬间。

在如今的社会,拍照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随处都可见人们拿着数码产品拍照,定格一个个瞬间,无论它是否有意义。

或许有很多年轻人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前,个人拥有相机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记得上大学那会,我们开设了摄影课,学校给每个同学都发了一台相机用来学习拍摄。那时的相机是海鸥牌的胶片机,在当时也是著名的国产一线品牌相机,算是比较高档的相机了。尽管没有专业的摄影老师来教授我们摄影这门课,但是对相机,我们是爱不释手。那学期,我们背着相机,在大街小巷“流窜”;我们拿着相机,给蓝天流水留影。不同于现在的数码相机,胶片相机在拍照时看不到成像,因而,每一张照片,我们都尽自己的努力找好拍摄视角、构好图。当照片冲洗出来,我们常常会探讨哪张比较好,哪张没拍好、应该怎么拍。因为对拍摄的格外认真,也让我们自己摸索出一些拍照经验。——这便是胶片相机留给我最深的记忆。

对于老照相馆的记忆,作为一个“80后”来说,也是有些深刻记忆的。考大学那年,制作准考证需要一寸照片,我记得当时我来到了市区北门的人民照相馆,这也是一家老照相馆,照相师傅也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走进照相馆,笔直地坐在一张板凳上,旁边有些打光伞,照相师傅念叨着“别眨眼、别眨眼”,便“咔嚓”一声,强光一闪,便照好了。照完相的一瞬间,那一闪而灭的强光还在眼中留下一道光弧。

发展,让照相器材、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也压缩了传统照相馆的生存空间。如今,胶片相机的淘汰、老照相馆的消失,都让我们曾经经历的光影生活变成了深藏的记忆。尽管数码相机、手机的盛行,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拍照,尽管各式影楼林立,也让人们的影像越来越美丽,但过去那种传统照相模式的老滋味,总让我们回味。

新闻推荐

严防溺水 确保安全

郎溪讯 近日,郎溪经济开发区召开学校安全和防溺水工作会议,开发区派出所、(村)社区、学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学习传达了宣城市《切实做好...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环保+增产+增效2015-06-19 00:01
评论:(光阴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