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侯村探访——寻找张大千在郎溪的足迹

来源:宣城日报 2015-07-08 23:59   https://www.yybnet.net/

张大千。张心庆(左二)回侯村扫墓。2013年张大千后人回郎溪省亲座谈。萧岱文在侯村作画。张氏后人祭祀。新修的张大千父母墓地。张心廉(前排一)前往墓地祭拜。

夏日的侯村林场,苍松吐绿、翠竹摇曳。近日,张大千的长外孙女萧岱文等一行来到郎溪侯村寻根祭祖,并与侯村的张氏家人叙旧谈心。

萧岱文是张大千长女张心瑞的女儿,著名的旅美画家。6月12日,萧岱文与母亲在上海举办“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之后,与家人来到郎溪侯村寻根祭祖。萧岱文说:“郎溪与张大千有着很深的情缘,但是在文字史料中提及极少,我们愿意与地方政府共同协作,积极收集相关资料,来填补张大千在郎溪这段史料上的空白。”

结缘郎溪创办“松林场”

凌笪乡原文化站站长孔腊生对“大千文化”颇有研究。据介绍,早在1924年,张大千的四哥张文修经营的商船在往来渝、沪途中遭兵船相撞,损失惨重。当时张文修在郎溪的友人肖翼之告诉他,郎溪有大片的山地,可以发展林业,建议张文修弃商经林。在征的家人同意后,张文修于1925年春,协同张善孖、张丽诚、张大千,带着母亲,在好友肖翼之帮助下来到郎溪。

看到郎溪东部的侯村境内山林葱茏,风景如画,张大千兄弟当即决定在这里创办林场并取名“松林场”。孔腊生说:“林场是由张氏兄弟四人出资,张文修主持林场筹建事务。”后来,张文修在侯村林场盖了10间草房,又在郎溪县城内的桑园村内购置了5间楼房,把母亲曾友贞和妻儿接来居住。

郎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几年的时间,张氏林场已经是林木繁茂,张文修准备在此定居。1929年,张大千兄弟将父亲的灵柩由上海护送至侯村“松林场”安葬。1936年5月,张大千的母亲曾友贞因为肺气肿病复发,在桑园村病逝,她的灵柩停放在郎溪县城天主教堂附近的新安会馆。张大千从北平来到郎溪,为母亲举办了葬礼,并为母亲守孝整整百日。此后,教堂的神父将张大千母亲的灵柩移到天主教堂后面的菜园中。1937年8月,因日寇进逼,张文修携子女避乱返回四川内江。

这段经历张心瑞在回忆录《珍藏的记忆》中描述到:1937年春,父亲和母亲、宛君姨,带着七哥心亮,十哥心智,弟弟葆萝、蘧蘧、琳琳去了北平。父亲很喜欢北平,有意要在这里安家定居,与母亲商定之后,母亲就带着蘧弟琳弟回到苏州准备带领我们搬家。就在这时“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搬迁北平的计划落空了,母亲带着我们跟随二伯父二伯母搬到安徽郎溪乡下文修四叔的农场暂时安身。很快南京失陷了,郎溪也不安全,父亲还在北平,二伯父二伯母带着堂兄堂姐与我们兵分两路往四川老家逃难。

离开郎溪后,张大千兄弟虽然对郎溪魂牵梦绕,但因种种原因,最终再也没能回到郎溪。直到1948年,一直在侯村管理“松林场”的张百林夫妇受张大千、张文修兄弟委托,将其母亲灵柩移至侯村林场安葬。

“六赴郎溪”的民间佳话

在1925年至1937年这12年间,张大千先后六次来郎溪,每次都会住上一段时间,因此在郎溪留下不少佳话。

张大千第一次来郎溪,在安顿好侯村林场的筹建事宜之后,便在上海、苏州一带写字作画。1929年,张大千和兄弟护送父亲灵柩到郎溪侯村安葬。当时张大千长须飘飘,被村民误称为“老人家”。但是张大千一点儿也不生气,他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笑着对村民说:“啥子老人家哟,我才29岁呢。”这个大胡子的“老人家”让村民倍感亲切。

郎溪县委宣传部副主任科员张宏斌对张大千研究得也很多,他说:“张大千的孝道,被郎溪人传为美谈。”1930年,张大千的母亲70岁大寿,张大千第三次来到郎溪,在县城桑园村为母亲贺寿。当时,张大千还与张善孖合作,画了一幅《寿星图》为母亲庆贺寿辰。1931年,郎溪遭遇水患,县城里许多房屋被淹,张大千母亲的住房也积水一尺多深。当时张大千正在游览黄山,得知母亲房屋被淹的消息后,张大千火速赶到郎溪,在郎溪伺候母亲一个多月,直到洪水退去才离开。

1935年,张大千的母亲病重,不停地咳血。张大千第五次来郎溪,在母亲病榻前尽孝。他四处为母亲寻找治病的药方,为母亲熬药、洗脚。

张大千的女儿张心庆2013年来郎溪时回忆道:“奶奶生病那年,父亲得到信后专程从北京赶到郎溪,并且买回了果脯等许多北京特产给奶奶吃。奶奶是小脚,裹脚布气味难闻。父亲回家的第一天晚上,便用热水给奶奶泡脚,细心地给奶奶修剪指甲,还把奶奶的裹脚布洗净晾干。父亲每天都亲自蹲在灶前给奶奶煎熬中药,端到奶奶的床前,一勺一勺地喂奶奶喝。”

在张母亲病重期间,张大千与张善孖每周轮番由苏州前往郎溪侍奉问药。一天,母亲忽然想看祖上传的《曹娥碑》,这着实吓坏了张大千。原来,十年前,张大千将家传的《曹娥碑》抵了赌债,现在母亲要看,他只好谎称《曹娥碑》在苏州。安慰好母亲,张大千立即赶到苏州寻找《曹娥碑》,幸亏《曹娥碑》已被友人叶恭绰收藏。张大千怀揣着友人赠送的《曹娥碑》,连夜赶回郎溪,让病重的母亲见到了先人遗物。

1936年5月,张大千的母亲旧病复发在郎溪病故。张大千第六次来郎溪,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张大千悲伤地离开了郎溪。谁也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大千文化”的挖掘保护

12年间,张大千在郎溪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每次到郎溪来,张大千都勤奋写字作画。侯村村民刘宝家今年60多岁了,刘宝家说:“当年的知情人都已经过世,我们都是听老人回忆,张大千常常在林场的一张长桌上写字作画。”

那时的张大千已经很有名气,平民百姓都想得到他的画,他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侯村一位余姓村民家娶媳妇,张大千为他写了一副对联。郎溪县在1978年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城关发现一幅题为《独立苍茫自咏诗》的国画,经多方考证,这幅画就是大千先生1932年在郎溪创作的。画面一老翁在暮色苍茫中独立岩头,临涧咏诗,整个画面构图简洁、风格古朴。目前,这幅画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内。

此后,在张大千客居台湾期间,对郎溪,这块长眠着父母双亲的土地日思夜想,但却始终未能再回郎溪,这也成了张大千一生中的憾事。

近年来,郎溪县和凌笪乡高度重视张大千在郎溪的这段历史,积极挖掘和保护大千文化,组织专人走访知情人,收集张大千在郎溪的相关资料。县委宣传部、县文联还牵头拍摄了电视片《张大千与郎溪》,真实地还原了张大千在郎溪的这段历史,为将来研究张大千与郎溪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积极主动与张氏后人取得联系,通过努力,近年来张氏后人曾多次到侯村寻根问祖。2013年3月,在张大千先生去世后30年,张大千的女儿张心庆终于替父亲完成了遗愿。时年84岁高龄的张心庆从杭州赶来郎溪侯村,与张氏后人们一起为爷爷奶奶扫墓。张心庆女士说:“郎溪是我们的第二故乡,祖茔在哪,我们的根就在哪。”

2014年清明,张文修的儿子张心廉组团,领着张氏后人来此祭祖。2015年6月,萧岱文女士受母亲张心瑞所托,再次来郎溪祭祖。令张氏后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近年来在挖掘和保护大千文化上做了许多工作,张大千父母墓已经成功申报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来简陋的墓地已经修葺一新,通往墓地的道路修建了平整的砂石路。萧岱文女士说:“大千先生与郎溪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将来,我们还会组织更多的张氏后人和大风堂的弟子来郎溪拜祭先人,继承发扬大千文化。”

本着挖掘本土文化、提高品牌郎溪知名度的需要,当地政府正积极打造张大千文化旅游品牌,副县长潘丽华说:“我们将打好‘大千文化\’旅游牌,让更多的人来郎溪旅游,寻找张大千在郎溪的足迹。”

新闻推荐

十字经济开发区四企业集中开工

郎溪讯 近日,郎溪县十字经济开发区4家企业集中开工,总投资达6.5亿元。此次集中开工的4家企业包括投资2.9亿元的郎溪理昂年30兆瓦生物质发电...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侯村探访——寻找张大千在郎溪的足迹)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