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郎溪县姚村乡第一个流动党支部——天子湖村驻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流动党员支部正式挂牌。挂牌仪式在流动党员较集中的南京迈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举行,并布置了活动园地,7名流动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开展了流动党员支部的第一次党组织活动。
离村不离党,在南京务工的郎溪流动党员有了“家”。驻宁流动党支部书记武荣华说:“感谢家乡的党组织给我们流动党员建起一个‘家\’,我们会尽快掌握在南京周边务工的流动党员的相关信息,做到数据准确、去向清楚、联系通畅,保证每个流动党员都能通过有效方式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实践活动。”
富余劳力“带出去”
武荣华是姚村乡天子湖村青峰组的村民,也是南京迈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1992年初中毕业后,武荣华外出南京打工,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在2010年创办迈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年产值2000万元。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武荣华主动把家乡的富余劳动力带到自己的公司,让老乡们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如今,在武荣华的公司里有工人80人,其中63人是来自姚村的家乡人,这些老乡成为公司的主要力量。
家住该村东门冲组的村民宋斗华,早些年追随武荣华到宁闯荡,现已成为“迈豪”安装队的负责人。
李俊和李开敏两兄弟,也是姚村乡天子湖村青峰组的村民。4年前,两人被招募到“迈豪”,好学上进的兄弟两人都成了技术骨干,现在年薪均在10万元以上。
多多吸纳家乡富余劳动力到“迈豪”就业,武荣华自有他的理由。他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帮助,家乡还有好多失业的兄弟姐妹,他们没有技术找不到工作,我觉得自己应该尽力帮他们一把。”
据该乡党委不完全统计,该乡近年由“创业有成流动党员”招聘,或由流动党员介绍,为家乡富余劳动力解决就业岗位约1500个。
技术资金“带回来”
把外面赚到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和联系到的项目带回家乡,是流动党员开展“双向带动”活动的主要内容。
带回技术,投资家乡,胡中海是个典型。家住郎溪县姚村乡姚村社区的胡中海今年37岁,是个“年轻”党员,说他“年轻”是因为2014年刚刚入党。
1992年,胡中海到浙江义乌假发厂打工,从普通工人、业务员到车间主任,胡中海一步一个脚印。学到技术了解行情后,胡中海独立在义乌创办了假发厂。
当得知家乡郎溪正在大发展,胡中海决定回乡办厂。2011年,他在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落户,建起了鸿欣假发厂,生产的各种假发为外销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等地。现在,胡中海的假发厂年产值850万元,为当地提供了75个就业岗位。
早年在义乌办厂时,胡中海就将家乡30多位村民带到义乌学习技术,培养骨干。陈梅村的胡大贵说:“那时候我单身一人,没技术、没文化,家庭十分困难。”于是,胡中海主动把他“带出去”,让他尽快学到技术,熟悉工作流程,收入也不断上涨。
现在,由胡中海带出去的这帮乡亲中,已有5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当上了小老板。
外出党员带动效益像滚雪球一样,这些“小老板”的企业又吸收了一拨又一拨的家乡富余劳动力到他们的企业务工,就业脱贫。胡中海说:“我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家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帮他们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郎溪讯 日前,郎溪县姚村乡潘村村尤冲村民组的43盏太阳能路灯已全部安装完毕。此次尤冲村民组安装的43盏太阳能路灯,是该乡2015年首批实施的...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