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郎溪县广大党员对群众的庄重承诺。今年以来,该县以“党建工作提升年”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统领,切实将主业主责落到实处,在抓农村基层党建过程中,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推行“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走出了一条符合郎溪特色的党建创新之路。
主动服务基层
建设“一平台两中心”
十字镇施吴村何家湾的种植大户閤大新路过便民服务中心,很快缴纳了电费,又匆匆下田忙农活。不耽误缴费、不耽误农事,这得益于郎溪县创新推行的“一平台两中心”建设。
围绕服务主题,坚持问题导向,郎溪县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乡村管理服务“信息化”。该县投入近千万元,研发并推广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计生、农综、社保等村级事务信息化,做到了信息共享、工作联动;组建两个政务代办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群众家门口的“办事处”,提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71项服务事项;开发“行政审批村级代办系统”和“便民服务站”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
“两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提供各类服务近20万件次。今年6月,该县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并于9月正式启动试点建设。
密切党群关系
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
在飞鲤镇三立村为民服务大厅,村党总支书记王明月拿起一张“五个一”工作宣传单向记者介绍:“一村一中心、一区一人、一组多员、一家一档、一人一卡,这就是‘五个一\’工作机制。”
针对农村党建中存在的联系群众不直接、民情民意难收集、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郎溪县创新建立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村一中心,建好服务群众“办事厅”。实现村级一站式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行村干部集中进驻、挂牌上岗、窗口式办公。
一区一人,种好网格管理“承包地”。将全县所有村划分为636个网格片区,500名村干部全部“承包”包干。
一组多员,织好社情民意“信息网”。在网格片区内建立由村民组长、党员中心户、老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民情信息员队伍,及时全面掌握村情民意。
一家一档,把握民生需求“晴雨表”。建立家庭发展档案,做到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劳动技能、收入支出、迫切需求“五清楚”,已为全县10.7万个家庭建立发展档案,开展针对性服务5万余人次。
一人一卡,开好党群联系“直通车”。制作发放近20万张《民情联系卡》,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及办理服务。
飞鲤镇党委书记姜圣林介绍:“‘五个一\’工作机制的推行,真正做到了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排除、困难在一线解决,让基层群众更加信赖党组织。”
落实基层保障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针对一些村党组织缺人、缺钱、缺动力的实际,郎溪县委下大力气帮助解决困难,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人往基层走,确保“有人干事”。从严从实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连续9年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目前大专以上学历占69.7%,有一门以上致富技能的超过80%;连续3年实施“百名干部联百村”,选派126名机关干部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发挥机关事业单位优势助推农村发展。
钱往基层投,确保“有钱干事”。今年,每个村和社区党组织党建经费分别是5.5万元、7.5万元,县财政安排13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建设。
待遇向基层倾斜,确保“有心干事”。制定《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年度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今年村“两委”正职年平均基本报酬达到2.3万元,实现在职村干部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离任村干部发放补助资金562万元。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为推动文化建设民生工程深入开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郎溪县新发镇着力“五点”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n...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