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畅 水浩淼/文
叶竞文/图
如今,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在交通路口,他们帮助维持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在社区,他们帮助打扫卫生、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在敬老院、福利院,他们帮助老人整理内务,为孩子指导功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据了解,目前宣城市市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3.7万名,去年全年开展志愿服务4000余场次,参与人数9万余人次,形成了“绿丝带——爱心送考”、“暖冬行动”、“文明交通引导”、“三月学雷锋”、“大学生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品牌。志愿服务参与人数多、活动范围广,已成为宣城市又一新风尚。
队伍专业化 “一队一品”各显特色
“志愿服务工作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唤醒市民的志愿意识、如何体现志愿服务的价值、如何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团市委组宣部部长郭玉红解释,近年来在这些核心问题上的逐个破题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动力。
家住市区思家花园小区的老人胡国安,自2年前加入澄江社区志愿者,成了文明创建宣讲志愿队队员之一。对于几年来的志愿服务,在他看来发挥自己“教书育人”专长是关键。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担任宣讲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给小区的老年人们搞宣讲,都是左邻右舍,老人们听得进去。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小家伙们也听得懂。”胡国安说,志愿服务很有意义,既能发挥余热又能获得心灵满足。
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色、所属领域,组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志愿者服务力量,是宣城市志愿服务的根基所在。目前,宣城市按照“一队一品”建设要求,发展特色志愿队伍近700支,形成了青年志愿者爱心车队、宣城义工联盟会、“五老”志愿者网吧义务监督队、留美学子宁国志愿支教团、郎溪县爱心妈妈联盟等涵盖了网络文明、卫生、环保、法律等诸多领域的队伍。“专业化的队伍,变‘散兵游勇\’为‘集团作战\’,不仅让志愿服务的范围更广也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向心力和影响力。”郭玉红说。
服务项目化 “重心下沉”全面覆盖
今年11月21日,宣城市“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不仅包涵了市直111个联点共建单位中所有在职党员,还吸引了来自市区各大高校、中学的学生和普通市民。
合工大学生成浩鹏兴致勃勃地向市民宣讲完新型的垃圾分类知识后告诉记者,大学生本身就是新生力量的代表、文明先锋的代表,自己和同学们一直想找机会把身上这股热血抛洒出来,恰好现在文明创建的很多志愿活动就适合大学生参与。“暑期下乡支教、市区卫生清扫、环保生态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们有了大显身手的好战场。”
在百姓需求、社会需求、政府需求中寻找志愿服务的共振点,真正体现志愿服务的价值所在,是破解志愿服务变为“绣花枕头”的关键。 (下转第四版)
12月7日上午,志愿者们将九州大道人行道上乱停放的电动车摆放到指定位置。
新闻推荐
郎溪讯 近日,郎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加油站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本次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围绕在用加油机是否在检定周期内、是否按规定...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