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羽
近年来,郎溪县凌笪乡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提高公民素质、提升乡镇品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从环境整治到美好乡村建设、从文化建设到民生保障、从道德建设到核心价值观,在奋力赶超的路上,凌笪乡全乡遍植文明之花,呈现出环境整洁、邻里和睦、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农村清洁工程催生美丽乡村
11月的一个清晨,天还下着毛毛细雨,凌笪乡独山村钱村村民组的保洁员杨木金已经穿着雨衣忙开了:他把路边垃圾桶里的垃圾按照分类倒进垃圾车,再用大笤帚沿着环村的水泥路仔细清扫一遍。当村民早起推开大门时,杨木金已经把村庄打扫得整洁如新,看着干干净净的房前屋后,村民姚水清笑着说:“我们农村再也不像以前,垃圾遍地,臭水乱淌,现在是垃圾天天有人收,污水入地进水沟,村里村外都干净,水清塘满保丰收。”
自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凌笪乡持续加大清洁工程工作力度,以“两全四有”机制扎实开展乡、村保洁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日常保洁质量,使得清洁工程步入常态化。全面实施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机制,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减量处理。不仅如此,该乡还不断加大清洁工程经费投入,投入141.8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的垃圾中转站;投入8.8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车,在每个村庄路口建有垃圾房,放置垃圾桶,并按照乡镇农业人口人均15元的标准配套拨付保洁经费,逐步形成农村清洁工程保障经费长效机制。与此同时,该乡还开展了“十星清洁户”的评选工作,把农村清洁工程和建设美丽家园相结合。自2014年开展“十星清洁户”评比以来,全乡通过家庭自荐及乡、村现场评议等形式,共评选出六星级以上清洁户3526户,其中十星级清洁户83户。
如今,步入凌笪乡的乡村、街道,呈现在眼前的是干净的马路、清洁的村庄、清澈的池塘和宽敞洁净的街道。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让文明的春风,拂去了陋习,催生了一个个邻里和睦、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三线四边”整治打造亮丽风景线
凌笪乡地处苏皖边界,是郎溪通往江苏溧阳的东大门,连接两省的郎溧线穿境而过。为打造清新靓丽、环境优美的道路风景线,凌笪乡集中力量对道路沿线和边界村庄、街道进行整治,清除乱堆乱放、清理暴露垃圾、拆除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关闭了一家轮窑厂,并在沿途见缝插绿、见地造景,使得县道沿线颜值倍增,实现了“路在景中,家在园中”的美丽梦想。
岗南集镇位于凌笪乡的北端,坐落在郎溧线上,隔田埂就是江苏溧阳。一年前,街道还是破败不堪,随处可见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的商贩,街道上空的电线、电缆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不仅不美观,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014年,该乡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投入280余万元对岗南街道进行了环境整治,实施路边绿化、街道硬化和亮化工程,拓宽了街道路面、拆除了乱搭乱建、铺设了地下污水管网、安装了路灯,将电线引入地下,投入15万元建成菜市场。如今,整治后的街道宽敞整洁,商户入店文明经营,居民安居乐业。
“以前我们街道又破又旧,菜摊摆在马路中间,现在好了,政府专门为我们建了菜市场,水泥路修到户,街道宽敞了,干净了,环境好了,生活更舒心啦!”说起“三线四边”环境整治的好,岗南街道的孔腊生感慨万千。
同在郎溧线的孔塘自然村,是一个拥有600多人口的大村。几年前,村子道路不通,又脏又乱,2013年,该乡将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四边”整治相结合,对孔塘进行了全面整治。拆除乱搭乱建的房屋和沿路广告牌,对村内的房屋进行改徽和粉饰,拓宽郎溧线柏油路,修通了环村柏油路和污水排放沟渠,并安装了路灯,同时建成了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池、公厕、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如今,乘车经过孔塘,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以前村子里路不通,到隔壁串门还要绕好大的圈。现在,我们雨天出门鞋子不沾泥,晚上到邻居家串门不用带电筒,村里还有锻炼和读书看报的地方,我们的生活一点儿也不比城里人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提升,让村民钱庆国深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文化强乡”战略提升幸福指数
初冬的傍晚,天还没黑,凌笪乡森林公园便热闹起来了。广场上,翩翩起舞的大妈们、悠闲散步的居民,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公园里小桥流水,山林相依,鸟语花香,群众在这里休闲、锻炼,享受生活的美好。据悉,2014年该乡投入200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森林公园。“以前我们在村村通公路上散步,路上车来车往很不安全,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在公园里散步,这里环境好,又安全。跳广场舞的也到公园来啦,跳舞的噪音再也不扰民了。”正在公园散步的向兵喜滋滋地说。
“文化强乡”,是凌笪乡近年来确定的发展战略。以建设为载体,用文化熏陶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该乡注重文化阵地的建设,分别在各村建起了文化广场,设置了文化墙,将文化墙作为宣传政策、弘扬美德教育、传播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同时,该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牵头成立了凌笪乡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举办美好乡村书画、摄影、征文比赛,组织开展广场舞汇演和大型文艺演出,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挖掘花树龙灯、独山茶舞、独山大头狮子等民间传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传承人,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也是凌笪乡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百姓增收的重要举措。该乡每个村都建有农家书屋,书屋内实用技术、文学、科普、少儿读物等藏书琳琅满目,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村民的阅读需求,让广大群众人人有书读,家家闻书香。“有了书屋真好,在空闲的时间给自己充充电,丰富一下知识,做个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多好啊!”在岗南村的农家书屋里,正在查阅小麦种植技术的王荣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在农闲时来这里充电学习。如今,全乡8个农家书屋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广大群众送去缕缕书香,让群众在阅读中净化心灵、提升自我。
道德建设传承传统美德
走进郎溪九德好人馆,馆内展列的一件件好人事迹无不让人心生感动。在这些好人中,由凌笪乡推荐的好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用柔弱双肩撑起家的全国道德模范、孝心少年吴志珍;有用真情唤醒植物人妻子的安徽省道德模范韩年和;有23年对瘫痪妻子不离不弃的宣城市道德模范易本连……
他们的故事,像明灯、如火种,在美好凌笪建设中播撒着光和热。
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这是凌笪乡推进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为此,该乡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发现身边好人,积极做好“中国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开展文明单位评比工作;在乡、村两级设立好人榜,定期张榜公布“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劳节俭”六个类别的好人事迹,在全乡形成人人崇尚好人、人人爱护好人、人人学习好人的社会风尚。
与此同时,该乡还开设了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讲述道德故事;扎实开展诵读经典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诵读经典、学习模范,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培养他们养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好习惯,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是凌笪乡开展道德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目前,该乡已注册的志愿者就有101人。他们冲在抢险救灾的一线,活跃在植树造林的山场,他们为敬老院的老人和空巢老人洗衣、理发,进村为群众开展法制宣传,去旅游景点捡拾垃圾,他们用无私的爱,温暖和照亮了别人。志愿服务,让盛开在凌笪大地的文明之花更加艳丽。
图一:志愿者入户宣传
法律知识
图二:独山大头狮子
图三:书画摄影作品展
图四:独山茶舞
图五:村民在农民文化
乐园休闲
图六:孩子们在合塘文化
广场玩耍
图七:村民在观看文化墙
图八:孔塘美好乡村
新闻推荐
●12月3日,副市长张黎勇深入郎溪县十字镇李村村、新和村调研扶贫开发工作,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大...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