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不会受欺侮,民主社会民心服,文明举动受尊爱,和谐构建百姓福……”现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可谓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在郎溪县姚村乡,有一位民间“打油诗人”叫林思凡,他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成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写在家门口的小黑板上。
结缘“打油诗”
见到林思凡,正赶上他在更新黑板报。他拿着木条尺子,一丝不苟地设计“版式”,再用粉笔一笔一划地书写。一会功夫,用打油诗解读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写好了。
林思凡今年75岁,是姚村乡鸦山小学的退休老师。他从40岁开始打理门前的小黑板,义务办“报”35年。当问到每月黑板报的内容从哪里来时,林思凡抱出一摞小本子。随意翻开一本,上面写满了打油诗。他自己估算了一下,有1000余首,约8万字。黑板报的内容就是他创作的打油诗。“我喜欢写打油诗,写打油诗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写好了就上黑板报,自娱自乐。”这位年逾古稀的办“报”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言语中透着对生活的热爱。
“诗教”淳民风
林思凡的打油诗,既包括以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解读的宣传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还有一些就地取材的内容,把周边的好人好事加工成通俗易懂的打油诗,教化村民,纯正民风。鸦山在姚村乡的深山旮旯里,早些年,村民过着半农半樵的生活,闲来无事总喜欢聚在一起赌博,因赌博引起打架斗殴、夫妻闹矛盾的事时有发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林思凡写打油诗的灵感来了。“劝你莫要学赌博,赌博没有好结果。凡是赌博赢的少,到头总是输的多。输了借钱想赶本,越赶越是超负荷……”这首朗朗上口的《戒赌歌》在黑板报上“发表”后,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原先好赌的汪老五,金盆洗手,办起竹木加工作坊,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挣钱致富。他感慨道:“赌博自古不是好交易,现在的父老乡亲都忙着挣钱,村子里再没人赌博了。”
林思凡“发表”在小黑板上的打油诗,更多的是表扬村里的好人好事和礼赞文明新风。如,“岭脚有个张才发,自学成才会理发。他学理发不为己,尊老助残帮人家……”“陈家儿媳好贤惠,名字叫做李金桂。婆婆生病不能动,端茶送水不言累……”
35年来,林思凡笔耕不辍,坚持写打油诗,以其简洁、通俗、朗朗上口的群众语言点赞好人好事,弘扬文明新风,让民风更淳朴,让乡愁更浓郁。
“打油诗”受关注
4月的一个下午,到郎溪县调研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宣城市主要领导专程来到姚村乡,走访林思凡,了解他利用打油诗和小黑板搞宣传的情况。
林思凡多年来坚持以写“打油诗”的方式宣传正能量,让“小黑板”在偏远山村文明创建中发挥着“大作用”。就连市领导都表示:打油诗和小黑板,看起来朴素,很土,但土的东西却很伟大——有着独特的闪光点,值得宣传和推广。
前不久,林思凡还被郎溪县委宣传部聘为“百姓宣讲员”。与此同时,该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小黑板”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将林思凡的“小黑板”(“打油诗”等)作为民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予以推广,以推选有文化、热心公益的乡贤为引领,以固定或移动的“小黑板”为载体,通过载体的复制、更新和延伸,让其在集镇、美丽乡村、甚至偏远的自然村,发挥更广泛的宣传效应,让宣传文明新风的“打油诗”和“小黑板”花开郎川大地。
新闻推荐
近年来,郎溪县十字镇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抢抓机遇,有效控制了越级访的发生,促进了我镇和谐发展。畅通信访渠道,杜绝越级上访。我镇充分尊...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