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2点多,郎溪县人民医院8楼813室38床。
望着电视屏幕上不断播放的汛情画面,正在住院的郎溪县建平镇三岔村党支部书记左从贵待不住了。几通电话之后,他迅速做了个决定:到村里看看抢险救灾工作到底怎么样了?于是,左从贵立即乘车出发。
就在一天前,由于持续的强降雨突袭,郎溪县钟桥河第一联合圩内的水位持续上涨,部分地区出现险情,而三岔村就坐落在圩堤旁边。为了应对险情,三岔村迅速组织当地村民采取打桩护基、利用彩条布护坡等措施除险加固。左从贵就在这次抢险救灾中受了伤。
“当时由于专业人员还没到现场,所以我就直接上去打桩了。”左从贵回忆说,正当自己狠狠落锤砸向木桩时,突然,绑在他脚下支撑架上的绳子断了,他瞬间从数米高的地方跌落水中,然后被村民紧急送往了医院。“还好,就断了一根肋骨,身体其他地方没什么大碍。”说这话时,左从贵轻描淡写,像是什么都没发生。
说话间,车子已经开进了位于建平镇境内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记者透过车窗看到,两旁的农田里积水异常严重,部分稻田里灌满了水,几乎看不见秧苗的踪影。半个小时后,记者跟随左从贵来到了三岔村。
“快点装(土),雨又下大了!”村里一户民居的门口,陈社金夫妇正忙着灌土装袋。跟着夫妻俩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他们家的后门,只见河水几乎已经达到门槛。“现在只能用沙袋把门前垫高一点,防止河里的水漫上来,万一水进了家门就不好处理了。”陈社金嘴上搭着话,手里的活也没放下。
记者在村里走上一圈发现,像陈社金夫妇这样在门前堆起沙袋的情景比比皆是。而且不光是中年人,连村里的许多老人都没有闲着,全副武装地投入到生产自救工作中来。“这场雨下的太大了,家家户户都在忙,有时候家里人手少,其他人也赶过去帮忙。”71岁的汪小春告诉记者。
汪小春口中的“其他人”除了邻居外,还包括一支特殊的抢险突击队。在村里一处圩堤附近,这支由普通村民和老党员组成的抢险突击队正用编织袋填灌土方,然后将沙袋填在出现险情的地方并压实,以达到固圩护堤的效果。“村里的土方太松,我们特地从郎溪城区拉来了一些建筑石材用。”左从贵说。
69岁的徐培风是村里的老村主任,也是这支抢险突击队的一员。一个多星期之前,听说郎溪因暴雨受灾后,他第一时间从原单位辞职回家,然后赶到家中抢险救灾。“哪个地方需要帮助,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过去帮忙,共同保卫家园的安全。”徐培风告诉记者,都是家门口的人,搭把手是应该的。
“为小家,更要帮大家!”左从贵说,这场强降雨虽然给村里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是大家彼此间互帮互助,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截至记者发稿时,三岔村各项抢险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超强台风级)中心将于9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陆。受“尼伯特”环流影响,9日以后,宣城市降水将再度加强,并伴有平均风力4-5级,阵风7-8...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