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志愿精神暖诗城

来源:皖南晨刊 2016-07-27 23:04   https://www.yybnet.net/

志愿者在整理物资。本报记者 汪辉 摄在郎溪县的安置点,志愿者为老人捏脚。本报记者 汪辉 摄志愿者发放食物。本报记者 汪鸣 摄志愿者朱诸平帮农民撒稻种恢复生产。本报记者 项嘉 摄

7月初的洪灾,逐渐远去,安置点的受灾群众也陆续返回了家乡,开始重建家园。“真的是特别感谢他们!这十几天,在这里生活,多亏了他们的辛苦工作,我们才能生活无忧。”家住宣州区双桥街道胜利村的一位老人,离开安置点前这样说。他想感谢的,就是一直在安置点忙前忙后、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

集结迅速 众志成城

“服务于世界男排联赛的志愿者们,顾不上休息,立即转战于抗洪救灾现场。”据团市委组宣部部长郭玉红介绍,7月3日起,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呼吁全市人民参加志愿服务。宣城各社会公益团队及各单位志愿者服务队,立即响应号召,迅速赶往十二中安置点,迎接3000多人的首批受灾群众。

“‘你们是志愿者先遣军,不断发扬模范带头作用,将志愿服务意识传递给更多人!\’这是7月3日晚,市委书记姚玉舟视察市十二中安置点时对我们的叮嘱。”红烛爱心协会诸葛平表示,“早在7月1日,志愿者就做好了随时应战的心理准备。”

7月6日晚上8点多,团市委接到通知,蓝天学校安置点即将启用。得到消息,团市委马上发布通知,市开发区、市人民医院、义工联、市地税局志愿者火速集结到蓝天学校。晚上9点多,受灾群众到达安置点时,一切都准备就绪。这些志愿者帮助受灾群众安顿后,一直到将近11点才离开。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企业老板、公职人员、甚者在校大学生,能集中如此零散力量,得益于一批民间公益组织和各单位的志愿服务队的发展成熟。”郭玉红表示。

据了解,7月3日开始,每天都有数百志愿者活跃在各类救灾现场,“安排值班时,大家都十分踊跃。”郭玉红说。

自掏腰包 舍己为人

“舍小家,保大家,是洪灾中特有的宣城志愿者精神。”据志愿者柯跃武介绍,有很多志愿者,弃洪水浸泡的小家不顾,参加志愿服务。

志愿者周双来自宣州区溪口镇,为了在安置点参加志愿服务,自掏腰包租市区的旅社来居住。周双的同伴们告诉记者,周双的家也受到水灾影响,但他作为安置点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仅回过家一次,而且是晚上匆匆忙忙地回去,早晨又赶回来搬运物资。“家里已经安排好了。在安置点的受灾群众,更需要帮助。”周双说。

“除了不顾小家的,还有很多奋不顾身的!”据宣城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志愿者不顾个人安危,全程奋战在一线。个体户丁力,便是其中一位。

丁力前不久腰部刚做完手术,现在正是养病时期,驾自家的摩托艇,坚持在水中搜救。

“7月3日,我在朋友圈了解到灾情,便加入救灾抢险队伍。”丁力说。而记者看到,丁力的胳膊因为日晒,已经开始蜕皮。据他回忆,7月4日,得到孙埠镇下环村的村民的求救信息,他立即开启摩托艇,补给品送到了灾民手中。当晚又赶到双桥救援,次日傍晚,又从农批市场的洪水中救出4人后,继续投入新一轮的救援中。

“志愿者不愿意占用救援物资,在安置点内,所有志愿者的午饭、晚饭都是自理的。”郭玉红说。

各司其职 尽责尽力

7月3日傍晚,第一个安置点开始使用,各方救灾物资快速从四面八方过来,物资很快堆积。

物资不断汇集,统计、搬运物资也是项大工程。据周双回忆,仅11日当天,他就与10多名志愿者,徒手搬运了50吨振灾物资。由于物资众多,在志愿者诸葛平的提议下,迅速组织了“守夜人”队伍,“守夜人”们晚上不间断地看管救灾物资,保障振灾物资的安全。

姚远和高翔是阳光中学安置点里的志愿者,姚远是一名即将上初中的少年,高翔则是一名即将上高中的少年,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安置点急需志愿者招募后,报名当起了楼道志愿者。他俩每天早上7点半到安置点,晚上7点半离开。“我俩在楼道里陪老人聊天,聊书本上的小故事,有时候还讲笑话给老人听。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打饭不方便,我们就下楼替他们打好饭送上来,每天替楼里的老人冲开水。”他们的工作量可不小,据手机上的运动软件记录,他们每天平均要走2万多步,合计10多公里的路程。

开娟娟是市橄榄绿幼儿园的园长,安置点启用后,她和同事们纷纷加入了宣州区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开娟娟了解到,被转移来的幼儿比较多,得到上级部门同意后,开娟娟与同事们开始摸底调查,记录下2至6岁孩子的信息,在安置点设立“爱心幼儿园”。“我们每天早上8点30分开园,11点半放学,下午2点送来,晚上5点接走。”开娟娟说,一开始发现校园里的桌椅太高,不适合幼儿,她与同事们便将幼儿园的桌椅搬来。

亲情互动 风雨共济

7月13日,洪水渐退。市十二中安置点避难居民曹桂的新生小儿迎来满月生日。“曾听说只有经受灾难,才能真切体会社会温暖,今日终于感同身受。”曹桂说,“孩子刚出生几天,就被迫转移家园,到了安置点,这里的服务很周到。”曹桂家人表示,来到了这里,志愿者就帮协调了一间适合婴儿的房间,还为孩子筹备了奶粉等必需品。“真的是特别感谢他们,这里很温馨。”

“经过这次洪灾,宣城志愿团队越发成熟,不仅保障受灾群众生活需求,还通过文艺表演等活动,从精神上缓解避灾群众的忧虑情绪。”据郭玉红介绍,“爱心课堂”、“爱心电影院”等精神层面的志愿服务不断涌现,志愿者们为避灾居民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氛围。不少老人对“爱心电影院”情有独钟,一天到晚都会坐在“影院”里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小兵张嘎》《地雷战》等著名抗战影片特别受到群众的欢迎。

“劝志愿者休息,才是安置避难期间最困难的工作。”郭玉红说。志愿者肖海根,在安置点继续值班近半个月,怎么劝都不愿回家睡觉!而连续服务10个昼夜的红烛协会成员,直到7月13日才被团市委工作人员强行劝回家休息。

10日下午,宣城爱心联盟志愿者、39岁的瓦工吴秀华在宣城四中安置点搬运救灾物资时,他码完物从车厢下来时,意外受伤,脚后跟粉碎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此前,吴秀华已经在安置点工作多日,每天7点准时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多,搬运救灾物资,安置受灾群众。在前几天汛情紧急的时候,他白天在安置点忙完,晚上还要带人上堤抢险。“应该做的,受点伤实在没什么。”他说。

不忘初心 继续笃行

“多亏社会关爱,我们五星乡这边,葡萄被雨淋坏,圩区内涝浸泡,是党跟政府组织各界志愿者,把我们送向十二中安置点,不仅衣食照料周全,还在灾后把我们送回家中。”受灾群众朱本亮表示,近来又有爱心人士前来调查灾情,主动要求协助我们灾后农业生产。

“不断笃行爱心之路,是志愿服务永不偏离的初衷。”肖海根表示,灾后重建就是下一阶段志愿服务目标。据了解,7月16日,红烛爱心协会组织首批灾后重建志愿者。目前已向受灾严重地区调运5吨稻种。同时为养贤乡幸福圩周边居民,转运8000多元的生活生产物资。此外,全面展开针对沈村、孙埠等受灾严重地区的灾情核实工作。

“志愿服务仍在继续,无论是安置点,还是受灾乡镇。”团市委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宣城洪灾,反而催生极具特色的“宣城志愿精神”。无论参与人数、救灾人次、服务项目,还是在全省范围内的积极影响,都是空前的。

新闻推荐

以省综治办调研员治安瞭望总编高平为组长的

本报讯7月31日,以省综治办调研员、《治安瞭望》总编高平为组长的省社区矫正监管安全专项督查组来宣,就宣城市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当天下午,宣城市举行汇报会。...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丹墨飘香颂党恩2016-08-09 23:00
评论:(志愿精神暖诗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