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宣城校区的建设者们缔造了“宣城速度”。而在这“宣城速度”的背后,凝聚着各行各业的支持和奉献。“支持校区建设,我们责无旁贷”,这是宣城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把医疗点建在工地上”
3000名建设者来自全国各地,为了抢抓工期,昼夜施工,吃住在工地。面对陌生的城市,看病就医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从校区开工建设的那一天起,市卫生局就主动谋划,保障好建设工人的身体健康。
5月3日,市卫生局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把医疗点建在工地上,集中市区优质医疗资源,按照能满足日常诊疗服务的要求建设医疗点,全力保障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
5月4日,市卫生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建设工地实地了解情况,和建设方进行对接,落实医疗点场所。短短三天时间,从简易板房改建到选派医务人员,从购买医疗设备到添置基本药品,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每一个细节考虑到位。
5月7日清晨,市卫生局驻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工地医疗点如期启用。当天上午,医疗点就接待了60多名工人看病和咨询。
走进合工大宣城校区建筑工人住宿区,一块醒目的“市卫生局驻合工大建设工地医疗点”的牌子挂在一间普通临时板房的门边。就是这面积仅有10平方米的临时医疗点,自开诊以来,已经接待门诊2500余人次、清创小手术20余人次、转运伤员10余人次。
“一枝一叶总关情”,小小医疗点细心呵护着合工大宣城校区3000名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保障着校区建设顺利进行。“我愿意成为一名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者”郭欣,来自宣城市仁杰医院的一名年轻护士,她在医疗点工作的时候正赶上梅雨季节,一下雨,合工大建设工地就泥泞满地。每天早晨,从熏化路走到医疗点,短短的两公里泥巴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要走上半个小时,不时还有工程车从身边驶过,等到了医疗点,身上已溅满了泥浆,没有条件更换衣服,就用毛巾擦去泥浆,穿上白大褂,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一位来自湖北的工人不慎被砖块砸伤了脸部,导致面部大面积挫伤,满脸鲜血。病人抬进医疗点时,小郭立即跪在地上,一把抱住病人的头部,用纱布压迫止血,打开静脉通道,及时护送患者到医院手术。
6月,天气渐入盛夏,校区建设也进入了关键阶段,烈日炎炎下的作业工人不同程度出现了中暑症状,医疗点中暑、腹泻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为了不让高温天气影响到工程进度,针对高温天气诊疗特点,市卫生局立即启动预案,紧急为医疗点添置了“风油精”、“人丹”、“十滴水”等万余元防暑药品,免费发放给工人;印制了3000份“预防高温中暑”宣传册,详细说明了如何预防中暑和夏季肠道传染病等防病知识,发放到工人手里;购买了几百斤绿豆、白糖和几千瓶矿泉水赠送到工地慰问;同时,医疗点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强化对建设工地的日常巡诊,保证早期中暑的工人能得到及时救治。
姜世军,宣城中心医院急诊科骨干医师。每天上午,他在医疗点为20余名工人诊治后,还要背上药箱到工地上进行巡诊,穿梭在脚手架间。他是主动报名要求到合工大医疗点工作的,医疗点工作环境比在医院要艰苦很多,工作量很大。他说:“我愿意成为一名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者,作为宣城人,我荣幸地见证和参与了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
“我愿意成为一名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者”,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参与校区建设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声。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市人民医院、市仁杰医院、市中医院和中心医院先后有20余名白衣天使在医疗点工作。
“全力做好迎接新生医疗保障工作”
为做好合工大宣城校区新生医疗保障工作,市卫生局及时制定“迎新生医疗保障方案”。
在新生报到的三天时间里,该局将成立医疗服务志愿者服务队,在报到现场设立医疗保障点;积极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工作,针对体检中缺少影像设备,集中调度市区所有医院的移动X-ray机,进行影像检查;确定新生报到期间的定点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保障准备工作;积极帮扶校医院加快建设,为执业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
一项项迎新生工作正精心部署,宣城市卫生部门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合工大宣城校区首批新生。
新闻推荐
中共宣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童怀伟因工作需要,原定于8月23日上午在市委群工部开门接访特作调整,具体接访时间另行通知。请予谅解! ...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