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相得益彰的宣城,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广袤的皖东南大地已然成为苏浙沪的“后花园”和“菜篮子”。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晓,这其中,气象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年来,市气象局积极为农业生产提供特色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作用日益凸显,有力助推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可以这样评价:“气象服务已成为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高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不再靠天吃饭”
“多亏气象局的电话和大喇叭通知,否则今年受大风的损失可就大了,你们快尝尝我这刚上市的小番茄。”面对前来了解蔬菜生产的气象局工作人员,宣城时雨蔬菜公司张凤荣经理手提满篮子番茄连声说道。
与时雨公司一样,宣城协和农业开发公司也是气象为农服务的受益者。在气象短信和大喇叭预警的提醒下,这个公司在4月初的强对流天气中1000亩蔬菜大棚避免损失近30万元。
说起案例,市气象局农业气象试验站负责人直言不讳“不胜枚举”:
——今年8月3日,市气象局启动抗击“海葵”农业气象服务预案,提醒部分沿河道两旁较低洼的蔬菜地及时采摘,较大减少了因大水浸泡造成的损失。
——2011年7月20日针对可能出现37℃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市气象局每天根据棚内温湿度数据监控情况,及时发布棚内高温实况信息,引起蔬菜种植户的高度重视……
两年来,市气象局针对蔬菜生产过程中气象灾害,做到及时信息直通,给蔬菜种植大户和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挽回因气象损失近7000万元。
张凤荣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以前我们农户都是‘靠天收\’,现在气象技术服务我们稳产、增产!”
“你们的服务真贴心”
宣城市由于大风、冰雹、高温、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每年都给蔬菜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市气象局为了做好蔬菜生产气象服务,农业气象试验站同志多次走进蔬菜企业和专业企业合作社了解企业对气象的需求。
市气象局副局长陶署华介绍,2011-2012年借助“三农专项”在宣城的首批试点,市气象局将所有100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和企业纳入气象灾害预警综合发布平台,并在部分农业合作社和所有的蔬菜业安装大喇叭用于灾害性天气的及时预警。
据了解,气象局还给时雨蔬菜公司这样的试点蔬菜企业免费配备了安徽省乡村综合信息服务自助终端和小气候检测仪等设备,帮助企业以及与农业相关专家及时交流和了解蔬菜生产情况。通过不同形式受到气象局免费帮助的农户有70多户。
其实,享受这样的贴心服务的不仅仅是菜农,气象为农服务的“触角”涉及水稻、烟叶、油菜等农业生产的各领域。在今年的“双抢”服务中,市气象局跟踪进度,强化服务,种粮大户发出这样的心声:“有了你们的短信,现在饭也吃得香了,觉也睡得甜了。”
气象部门的贴心为农服务,农业部门的心中自有“一本账”。宣州区农委副主任殷本华不无感谢地说:“气象部门服务扎实有效,心系农民,值得我们学习。”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受市民关注热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宣城市重点工程扬子鳄湖(暂有名)终于有了正式名称,在近日市政府批准的地名规划中,被正式命名为宛陵湖景区。宣城市在宛陵湖景区命名过程中,严格执行《地名...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