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宣城市以民主考评活动为载体,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核心,以政务服务窗口建设为重点,大力提高工作效能,转变工作作风,为推进宣城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36.4亿元,同比增加12.3%;财政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加12.4%;固定资产投资519.2亿元,同比增长24.7%。
紧抓发展环境,切实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抓手,着力构筑和完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突出党委、政府的主体地位,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以及市直机关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都建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明确了党委(党组)责任主体,强化了领导责任机制。市政府每年出台全市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工作方案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开展民主考评和作风建设活动年活动,探索建立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工作的常态机制,强化了任务落实机制。进一步强化考核评估机制,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并将平时监督与年终考核考评相结合,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活动的深入开展。
紧抓民主考评,切实营造清廉高效的服务环境。2008年以来,宣城市重点对市直具有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和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的108名科长进行考评,四年来考评范围不断延伸,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慢问题。民主考评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共对50名优秀科长、38个公共服务单位、96名优秀基层站所长予以表彰,其中10名优秀科长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对19名不满意科长、94个不满意站所长予以免职,对24个不满意公共服务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推行民主考评奖惩“向上”、“向下”延伸,即对不满意科长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其科室所有人员当年不得评先评优,并将考核结果与政风建设测评活动挂钩,与年终的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宣城市民主考评工作被中纪委作为创新经验推广,并被评为“安徽省城市发展十件大事”。
紧抓政务服务,切实提高审批办事效能。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审批办事职能,优化审批办事流程,提高审批办事效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将宣州区所有行政审批项目纳入新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有效利用市区行政审批服务资源,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实现审批服务市区“一体化”,截至2011年底,市行政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各类业务448万件,办结率98%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共受理各类业务89万件,办结率为99.98%。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权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实行总时限承诺制,各地各单位进一步向下、向开发区(工业园区)放权让利,全市逐级下放审批权限412项,简化办事程序401项,缩短办事时限事项778项。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工作,有力促进了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即办件已达到125件,即办件比率达25.2%,承诺件平均提速9个工作日,提速率40%。
紧抓投诉受理,切实维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了以传统接访、上门走访、网络问政和跟踪曝光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投诉受理机制,搭建了“12345”市长热线、网络政民互动、电台百姓热线、效能投诉电话、市领导电子信息等六大平台,全面畅通诉求渠道。选聘12名特邀社会监察员,建立了139个投资环境监测点,认真落实行政监察机关联系企业制度、行政服务卡制度、定期走访、网上征集群众不满意事项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市投诉受理中心进一步健全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受理投诉定期汇总和情况分析制度、投诉办理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本报记者 金婷婷)
新闻推荐
11月7日下午,市供电公司首次“道德讲堂”活动正式开讲,以“我唱、我讲、我诵、我议、我行”的形式,营造出“崇德尚德”的浓厚氛围,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喜迎党的十八胜利召开。市文明委、市委宣传部、市...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