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尊重历史,铭记过去。年过花甲的他,希望用自己的晚年时间,寻访与宣城有过渊源的革命老战士!
他用火热而炽烈的感情,努力让每一个为革命奉献过的军人,每一段淹没于时间的历史重新进入我们的视线……
在刘军看来,这是一件值得当作事业来做的事!
坚持5年,自费2万,寻访革命老战士
“那些曾经为革命洒热血抛头颅的军人和历史不该被世人遗忘!”而今已过花甲的刘军,谈及自己和妻子5年多来,寻访宣城地区新四军的历程时满含热情。
在这5年里,刘军和妻子自费2万多元寻访了几十位新四军战士,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和宣城有着缘份的。
宣州区狸桥的战斗英雄梁益山,从艰苦的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他在那些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浴血杀敌,英勇无比;从水阳走出的著名作家沈默君,他创作的红色系列作品《南征北战》、《红灯记》、《渡江侦察记》被拍成电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红色记忆……
每每谈起这些革命老战士的革命经历,刘军总是激情豪迈。作为一个“红二代”,他从小受同为新四军战士的父母熏陶,对革命的热情同样火热而炽烈!
耳濡目染,亲身经历,体会浓浓革命情
据刘军老人回忆:小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父母的战友来访,他(她)们都是在血雨腥风里用枪杆子打天下的新四军战士。而父母和战友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总是他(她)们经历过的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难以割舍的“红色情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他(她)们抒发着对党的拥护和爱戴,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情怀。
2008年,患上肺部肿瘤的刘军母亲王璞玉,无意中得知曾经的战友周道的消息,因为病重,母亲王璞玉没能去北京见周道一面,但是两位阔别多年的战友互赠了自己的一张照片。刘军说,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周道和母亲在拿到对方照片时,都做了一个动作--双手紧紧握着照片,深深地捂在胸口,久久不愿放下。
刘军当时因此深受震撼,他觉得要为母亲做点什么,要为那些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新四军战士们做点什么。于是,他和妻子就此开始了寻访新四军战士的历程。
5年多来,刘军和妻子通过所寻访到的新四军老战士们的介绍,并利用网络,只要一得到关于新四军或革命后代的消息,就和妻子带上摄像机和照相机,上门去拜访他们,并将他们所讲述的故事,详细地整理成了手抄或打印的文字,有的还刻录了光盘。
很多老一辈的新四军战士和革命后代得知刘军正在做这件事情,都给予了极大支持。有的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泛黄老照片,有的翻出了那个年代他们珍藏的物件,还有的给予了一定的资金用于寻访。
悉心收集,再现历史,重温革命峥嵘岁月
这些年,刘军和妻子收集的革命资料、照片和光碟已经在家装了好几箱。其中,有上百张宝贵的新四军老照片、有为战斗英雄发行的邮票,有奖章,还有革命年代的服装和物件……每一样搜集来的东西,刘军都视若珍宝。
从原宣州区电影公司退休后,刘军如今在市区和朋友合作开设应用技术实验所,平时工作繁忙,但是他始终将寻访新四军战士的这件事放在首位——他深深地意识到寻访新四军战士的事情刻不容缓,因为一批批的新四军战士正在老去,更多的是死去……刘军感叹着告诉记者,他拜访完沈默君后的第八天,沈默君就辞世了。
目前,刘军正在着手组织一个新四军后代联谊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联谊会已从开始的寥寥几人发展到如今的几十人,这个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刘军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他们。下一步,刘军老人将在宣城开一个陈列室,让大家重温那段革命的峥嵘岁月!
donghm2b77
刘军夫妇搜集的部分红色资料。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何以诺)接连不断的不幸打击着这个打工者家庭,从2000年他们外出打工挣钱买房、结婚、生子到今天,虽然很艰苦,却也温馨。然而,儿子一岁半时,因先天性心脏病做了手术,债务还...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