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埠镇刘村村嵇村组采访美好乡村时,向记者介绍建设情况的不是镇村干部,而是嵇村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的正、副两位会长。从新农村建设再到现在的美好乡村建设,他们都如数家珍。我们跟随着“理事会”带头人的脚步,一同徜徉在嵇村的美景之中。
理事会带动“大建设”
走进嵇村,眼前一条清澈的小溪自南向北贯穿全村,农家小院整齐地分布在小溪两侧。这其中,有栋淡蓝色的两层小洋楼显得格外醒目。屋子前的小院子里,布置了假山石和鲜花,映着院前流过的小河,给人以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之美,这就是村里的清洁先进户邹宗义的家。采访时,邹宗义母亲正在家里做饭,她笑着说:“现在家家都干净,我们也要继续保持。”
嵇村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会长陈永林在一旁介绍:“我们村不光评选清洁先进户,还评守法先进户、致富先进户,每年评一次,全村都有着比学赶超的劲。”
在嵇村休闲广场旁,副会长徐明涛指着远方的空地说:“眼前正在建造的是一座大戏台,我们按照徽派风格设计的。对面山上我们打算建造观景亭,以后还要建设环村大道,这些都在理事会会上通过,并报有关部门审批了。”通过理事会商定,嵇村还安排了一笔专项经费聘请专职保洁员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作为理事会理事,每人还对10户房前屋后的卫生进行监督。谈起建设中的嵇村,两位带头人都滔滔不绝。
理事会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持续发光发热。自2010年嵇村理事会工作开展以来,嵇村依托当地农村生态山水、自然风光,努力打造自然生态型美好乡村,为今年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村道路硬化、亮化已全面完成,正在实施美化工程,已完成河道清理和道路两旁沟渠硬化工程;沿河路段修建了石质护栏;休闲广场正在进行全面清理;停车场正在进行平整硬化;沿河两岸进行“拆破改旧”;垃圾处理全覆盖工作已经全部展开。在村民事务理事会的带动下,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高涨,全村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不计报酬的“大管家”
一个村民自主成立的理事会,如何在乡村建设中得到村民的信任与支持,这事还得从2010年说起。
在当年新农村建设时,嵇村第一届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立了。“没有报酬,没有经费,全是义务为村里做工作。”陈永林介绍,第一届理事会有10人,理事会成员主要由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组长、老村干组成,负责新村建设所有事宜。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监事会,对理事会进行监督。
尽管村民自治组织成立,当初开展工作时也遇到一些困难。“走了几代的泥巴路,为什么非要搞水泥路。”“不能乱收费,不能加重村民负担。”……在孙埠镇刘村村嵇村组会议室里,有村民直接向理事会的理事们发问。
“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开会。白天做事,晚上就将白天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遇到特别重大的问题,还要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要求每家每户参加。”理事长陈永林回忆道。
如今,嵇村村民观念已经转变了,这与年复一年美好乡村建设的成果分不开。理事会成员的辛苦付出,更是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村民仰忠雨家有两间小屋正好在新建道路上,修路时二话没说主动拆除,他说:“让新建的道路两旁保持整洁,关系整个村的村容村貌。现在道路都通畅了,村容村貌搞的这么好,都是理事会他们的功劳,他们吃苦耐劳,不计报酬,认真负责地干,我们都看在眼里。”
以前动员拆房修路,难度很大。现在,村民理事会动员村民“拆破改旧”,村民们都大力支持。徐明涛告诉记者:“补偿给仰忠雨家的钱,远不够拆后新建房屋的费用。村民们信任我们,我们更要把大伙的事办好。”
村民选出的“代言人”
今年,嵇村又开了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内容是讨论关于理事会重新选举。没想到的是,经全体村民投票,原有理事会十名理事全票通过,额外增加三人进入理事会。
“理事会由群众推选,能把群众的想法和问题及时向村委会反映。”副理事长徐明涛介绍。从2010年开始,全村上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10年由村民自发筹资,同时还广泛募捐,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用于建设户户通。2011年,利用新农村奖补资金和项目整合资金,建设和谐广场。今年10月2日,动工整治村中河,打造中心景点。这些都是通过召开理事会由村民自己决定的。
吴非是嵇村的年轻一辈,父母都在上海打工。今年他刚大学毕业,在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上学的这几年,每次回家都给他带来惊喜。他说:“这四五年,村里变化很大,道路修通后,休闲娱乐设施也逐步建成。在理事会的带领下,村民的建设积极性都很高。村子发展好了,村里人都有面子。”
一个由村民自己选举的理事会,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孙埠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嵇村理事会不但弥补了乡村干部不足、村委会管理难以到位等问题,还促进了农村民主建设和社会稳定。”
采访手记
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采访小组一行在宣州区集中采风。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建设美好乡村的火热现场,接触了一位位基层的干部群众,所见所闻印象很深——这决非虚言。
从新农村建设延续到现在的美好乡村建设,宣州农村的面貌在日复一日地积累着“量变”。在有的地方,美好的明天甚至已经伸手可即,在水东镇前进村走访时,坐落青山之中的十二个自然村,类型不同,但个个建设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做到了整村“齐步走”,古树名木、丫山古道、百亩石林……通过美好乡村建设,这里将会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景点。
与其他地方一样,整体上,宣州的美好乡村建设,只是在进行中,说是在起步中也未尝不可,前面的路还很长。但让记者一行最为欣慰甚至感动的是,从村干部到普通村民,所接触到的人们,对建设美好家乡饱含着极大热情、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是“最宝贵的资源”。前进村的村支书,本人经营着数处资产,但村里的事太忙,有的生意只好顾不上,他说,“顾不上”的理由是:“村民这样信任自己,要对得起他们”。在稽村,村民理事会每周都要开几次会,研究做哪些事,经常开会到深夜,他们全是义务的,没有一分钱报酬,却甘之如饴。沈村镇模村有一位乡土文人,是当地乡村建设的主心骨,他画得一手好画,村里的花戏楼,是他一手设计、绘彩的,只有绘画是有报酬的:一天五十元——比普通小工还低十元,而这期间,他还拒绝了一件1万7千元报酬的绘画生意,他说得没有余地:“村里在建花戏楼,你跑到别的地方赚钱去了,不怕人家骂死你!”
我们苦寻无着的无私奉献精神,因为“爱我家乡、建我家乡”的共同信念,在宣州农村的村前庄后到处闪现着,很平常。
有人就好办事,有精神就好办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宣城市的美好乡村建设,在自上而下的主导推动下,在自下而上的热烈响应中,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2月6日下午,全市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在红星礼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启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动...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