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在江南各地于寒冬腊月开花,所以又称腊梅。在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初《花镜》都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蜡梅在我国久经栽培,原产于中部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一带。近年在湖北西部神农架曾发现有大面积的野生蜡梅林,并蕴藏着大量的蜡梅古树桩。在黄河流域的河南鄢陵县姚家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屋前宅后都遍植蜡梅,素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美誉。1985年2月26日江苏省镇江市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选蜡梅为市花。华南地区因高温多湿,栽培蜡梅不大普遍。综观南北各地,它的树干高约丈余,根茎相当发达,枝条丛生,叶有革质,呈长椭形,先花后叶,花形酷似梅花,富有蜡质,单生于枝条两侧,散发浓香。常见的有“素心”、“虎蹄”、“吊金钟”、“皇后”、“苏荷”、“早红”、“迟红”、“点金”、“口红”、“白莲”、“宣州黄”等品种,除露天栽培外,还适宜用来制作树桩盆景。一般以自然式的孤植、对植、丛植、列植、林植及花池、花台等方式,配置于园林或建筑物入口处两侧、厅前亭周、窗前屋后、墙隅、斜坡、草坪、水畔、道路之旁等。在园林中的安静休息处,风景名胜区的山地或自然起伏的坡地,可以蜡梅组成花径。由于蜡梅有刚毅倔强、坚忍不拔的风韵,也可与松柏共植于纪念性园林中。若能在园林中布置成大面积的蜡梅林、蜡梅岭、蜡梅花溪景观,每当寒冬腊月,冲寒吐秀,冷香远溢,更是引人入胜。
蜡梅从冬到春均有开花,可作为东方艺术插花最美妙的花材之一。古人常在春节时用它与南天竹并插于花瓶清供。南天竹叶似竹叶,所结之籽红如珊瑚。可呈现出“黄花、红果、绿叶”的交辉景色,令新年春色满堂。宋代才子晁无咎最爱插花,挚友王直特派侍女素儿送一枝蜡梅给他,他为此乐不可支,复诗曰:“芳菲意浅姿容淡,忆得素儿如此梅”。把蜡梅与少女看得同样秀丽了。
许多行家认为观赏蜡梅与观赏梅花一样,要求具有“四贵”,即:“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稀不贵繁,贵蕾不贵开”。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还赞成“浊目纵横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只有清清景景,疏疏落落,素素雅雅才能赏出韵味来。这种赏梅的格调,对于多数欧美洋人是难以悟出其中韵味的。
历代文人骚客在咏蜡梅诗中,大多从“蜡字上抒发情思。”诸如“底处娇黄蜡样梅,幽香解向北寒开。”又如“岁晚略无花可采,却将香蜡吐成花。”尤其是元代耶律楚材的“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的绝句更是咏得出色,他把“蜡黄”升华到“金黄”的色调,使蜡梅变得更加风姿秀丽,孤芳超绝了。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旧,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把蜡梅“高雅、刚毅、圣洁、凌寒独立之禀性”以及她所象征的“钢骨铮铮,傲视风雪、不屈不挠、幸福吉祥”等人文精神提高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根本,气节之象征。
蜡梅为百花之先。它有着极高的观赏与经济价值。二十多年来,我一直着力于蜡梅的培育和宣传工作。一方面从外地引入新品种,还自己培育出新品种“宣州黄”与“五品”同株一奇梅等盆景。另外还写了大量赞赏蜡梅和栽培技术等方面文章。同时,还慷慨地向个人和单位赠送蜡梅树苗和盆景。我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把蜡梅推向社会,希望有更多的蜡梅爱好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栽培蜡梅,让蜡梅更广泛地美化环境,造福人民。
2012年3月12日植树节。宣城市林业局决定,在国家森林公园、江南诗山、敬亭山植树造林活动。这次参加活动的有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等机关领导、部队、学生共300多人,这次植树造林总共种上十亩近千棵蜡梅树,在敬亭山大规模种上蜡梅树还是首次,希望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把敬亭山绿化的更美、更香!
最后,谨以此文献给热爱蜡梅、投身蜡梅产业开发的劳动者们,向他们表达诚挚的敬意!
新闻推荐
本报合肥讯 政协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月20日在合肥开幕。18日下午,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孙铭和与其他驻宣省政协委员赴合肥出席此次盛会。孙铭和对驻宣省政协委员提出要求,他指...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