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门,南市路,隆冬。
冬日晌午的阳光还有些许刺眼,那暖暖的阳光就斜斜一下子涌进了汪玉琴的渔网店,店外的老街依旧人流如织,叫卖声喇叭声车流声市声不绝,汪玉琴静静地坐在店里,那双并不年轻的双手上下翻飞、飞梭引线,那织渔网的敏捷度迅速度让记者瞠目结舌。
大姐告诉记者,其老家是生活在“长河三百里,四望豁江天”的美丽巢湖岸边,那里家家户户的孩子特别是女孩自打小时候就开始学会编织渔网,大人们一般都是一大早就到湖上一网鱼虾一网粮地捕鱼为生。汪玉琴自六岁就开始学会织渔网了。
2001年,汪玉琴夫妇从原宣城锅厂下岗,这也是他们人生最困难的时期,“一月就200来块钱生活费,差点揭不开锅了!”但夫妇俩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七拼八凑,找亲戚朋友借来一些本钱,就张罗开了现在这个渔网店。“没想到,这条路还真走对了!这店一路开下来,不但生活有保障了,日子也越过越有味呢。”汪大姐娓娓道来,说到兴奋处语调明显升高了。
宣城是鱼米之乡,养殖户多,渔网在这卖得好,特别是上半年,是生意旺季,而且开这店最大的好处是不起早,也不用待晚。汪大姐边织着渔网边告诉记者,来买渔网的人大多来自附近乡下,早晨七点多开门就可以了,而且这些渔民下午都要赶着回家,店门一般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就可以关门。“店开得一点不累。收入还可以。”汪大姐边穿织着渔网边幸福地告诉记者,“买渔网相比以前下岗生活真是不能比噢,我们已经在政府的帮助下,申请到了经济适用房,现在真的是最幸福的时期。”说到这,大姐笑得是那样的真诚,那样的舒坦。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17日下午,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召开。市委书记童怀伟主持会议,市长韩军,副市长汪谦慎及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黎勇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今年是全市交通建...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