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雨雪飘落。隆冬里,困难群体有没有备足过冬物资,劳累了一年的农民工有没有如期拿到工资,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是轻还是重,残疾人、五保户生活有无保障……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就业住房,民生关乎千家万户,关系稳定发展。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近一个个现场,感受这寒冬里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车祸伤残致贫困,企业收留助新岗
2012年12月27日上午8点,像往常一样,48岁的潘弟红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宣酒集团包装生产线上。套上外盒、扶正、酒传走,技术娴熟。没有人看出,他的腿有问题。
潘弟红原本是个猪肉贩,一家生活富裕。2000年,他和妻子在贩猪肉路上,被迎面而来的大货车撞倒,妻子当场昏迷,他被车轮轧断一条腿。治愈后,他和妻子双双不能工作。潘弟红只能开“达雅机”糊日子。“那时一天只睡5个小时,挣的钱仅仅够用。”
2012年上半年,宣城市最后一批“达雅机”被规划清理,一时间,潘弟红失去了经济来源,正在发愁的他万万没有想到,市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竟然上门找他,并推荐他到本地宣酒集团上班。
2012年秋天,潘弟红在经过企业培训后正式走向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宣酒员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我很感谢政府给我的培训和再就业机会。”潘弟红在宣酒生产线上是一名包装工人,工作时只需要用双手即可完成,潘弟红深有感触地说:“别的不说,光是同工同酬,每天8小时工作制,就让我们很感动,现在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我们一家都觉得心里踏实。”
宣酒集团生产部经理王庆红介绍,宣酒集团从生产线上划出了17个岗位,17个残疾人全部培训到位在岗工作。
残疾人办企业,四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
39岁的马德志同样腿部残疾,之前在一家单位打扫卫生,每月收入只有700多元,妻子没有工作,家庭全部开支都靠马德志一人来支撑,生活十分困难。2012年9月,马德志被市残联推荐进入了市高升电子玩具厂工作。
初进玩具厂的马德志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有些怀疑,玩具厂负责人郑根平发现后,亲自走上生产线示范,并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和经验告诉马德志。马德志这才发现,不但身边的工友大多都是残疾人,而且连老板郑根平也是残疾人,同病相怜的他们在工作中相互帮助,也让马德志迅速的融入企业,工作表现突出。
郑根平原本也以开“达雅机”为生。2012年朋友拉他一起办了高升电子玩具厂,厂里四十多名员工,有十一位都是残疾人。“我和他们一样,他们的生活状况我十分了解,他们当中很多人我也认识。”郑根平把认识的残疾人都招进了工厂,然后又联系到了市残联,陆续招进了很多。
“厂小路远,中午回家都不容易,我在厂里还免费给大家开伙,免得他们来去麻烦。”考虑到残疾员工行路不便,郑根平特意将上午的工作时间调为9点,下班可提前半小时。“企业很关照我们,现在工作我很努力。”马德志说,一个月有2000多的收入,生活上改善很大,生活质量也提高不少,他很开心。
部门声音:
将持续关注
残疾人就业问题
市人社局职业介绍所所长张建威介绍,2012年下半年,市政府已经正式从财政中拿出资金,解决38名残疾人再就业岗位补贴,每人补贴5000元,资金全部划到企业和用工单位,再由企业和用工单位进行发放。
据悉,市人社局劳动就业中心联系多家本地企业,积极探索和发现残疾人岗位,每年都会和市残联积极配合,解决和安排宣城市的残疾人就业,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让残疾人感受到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爱,为残疾人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donghm3120
郑根平(右)正在指导马德志(左)怎么给玩具上螺丝。
新闻推荐
1月8日,宣城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城市2013年各项工作目标已然提出。记者欣喜地发现,一系列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的新政策、新举措已经开始实施。政府还...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