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越来越近,回家的人也加快了脚步,他们中有的拉着行李箱、提着行李包,也有的仅仅拎了个手提袋,就这样踏上了回乡的路。这一个个行囊里装着什么?又藏着怎样的故事?记者带你走进——
他们满载而回——
一个格子样式的手提袋,一个灰色的拉杆箱包,两大包沉甸甸的行李看起来让瘦弱的徐春晖“吃不消”。对此,徐春晖自己却不以为然,他笑着告诉记者,这里面只是一些给家人买的东西,还有几件换洗衣服,看起来鼓囊囊的,但并不是很重。
已在市区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了两年的徐春晖,今天终于踏上了返乡的路,而昨晚他可是跑遍了市区大大小小的商场,只为给家人们带点礼物。“给爸爸妈妈分别买了件羽绒服,给姐姐买了条围巾,还给自己的侄子带了一些玩具。”徐春晖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介绍行囊里的“宝贝”。两年前他跟朋友一起从马鞍山来到宣城,由于工作忙碌,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回家。
而正在火车站候车的陈湘义却是第一次这么晚才回乡。腊月二十五这天,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火车站候车室,拿着数天前在网上订购的车票,等待着即将停靠的列车。刚工作一年,第一次体会没有“寒假”的冬天,也第一次在春节前几天才赶回家。“有点着急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家了,今年太晚了。”
在他的脚边,横放了三个大礼盒,红色和蓝色的外包装在偌大的候车室里很是显眼。他说,自己刚工作一年,也没挣什么钱,就简单在超市买了些东西给父母。“算是一份小心意吧,明年争取能多带点东西回家。”
在火车站候车大厅见到李妍时,她正低头玩着手机,身边的熊娃娃惹得一旁的小朋友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是回家送给外甥女的,她今年才四岁,相信她肯定很喜欢。”李妍笑呵呵地摸了摸熊娃娃。家在广德的她尽管离家不算远,但逢年过节总要从宣城带些东西回家。“新年嘛,总要带点心意回家,让家人高兴一下。”她还告诉记者,过年时准备给爷爷、奶奶各送上一个大红包。
他们“空手”而归——
与很多人满载而回截然相反的是,有些人却是“轻装上阵”。
汽车站候车大厅里,刘云霄正惬意地依靠在座位上听着MP3,记者看到他身旁并没有什么大件的行李,只是挎了一个单肩包。问及他给家人带了什么礼物时,刘云霄先是摇了摇头,然后从包里拿出了个盒子对记者说:“这个手机是充话费送的,全新的,准备带给老爸。”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到南京后,准备在市区现买些礼品送给家人,“这样比较省事,带礼物坐车太麻烦了。”
比刘云霄更“轻松”的还有小许,她只拎了个手提包。小许说:“我打电话回家,他们老是说家里什么都是现成的,让我不要大包小包地带东西回去。”她还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带了很多东西,挤火车时都挤破了。今年思前想后就决定“轻松点”。“不是有句广告说,‘回家是最好的礼物\’嘛,和父母团聚最重要。”小许笑着说。
“轻装上阵”已渐渐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家的选择,也有些农民工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我们一共6个老乡,火车还有3个小时才开,估计晚上10点多能到蚌埠。”说着,彭顺正拿出车票给记者看。
去年7月下旬,他和几个老乡从蚌埠来到宣城,在市里的一家建筑工地上上班,放假后他们直奔火车站排队买票,行李就是一点随身物品。由于路途时间太长,他们只用塑料袋装了一些吃的,准备路上吃。一旁的老乡说:“我们没有座位,春运时火车又挤,过道上肯定都站着人,带东西不方便。有什么需要的,回家买就行了。”彭顺正说,“今年回家准备给儿子买台电脑。”
记者手记
春节是个团圆的节日,此刻,远在他乡的人同时奔向了一个叫做“家”的地方。生活好了,带回家的礼物也多了起来,每一年的收获似乎都凝结在一个个沉甸甸的、藏满故事的行囊里。当然,也有人认为“无须带太多的东西”而选择了轻装回家。其实,无论是满载而回,还是空手而归,亲人并不在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是能和我们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开开心心地过个幸福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月19日凌晨,宣城地区突降暴雪,城市道路积雪达6-8厘米,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通畅和市民出行安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立即启动市政设施遭受冰雪及次生灾害应...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