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神态在市区原羽绒厂文化墙上栩栩如生。最近,许多群众发现,市区建筑工地的围墙顶部加上灰色筒瓦、墙身刷白,墙面上描绘了许多宣城地域特色的山水和人文景观水墨画,粉墙黛瓦与徽派文化相映成器,给美丽宣城增加了浓厚的文化韵味。在这些文化墙的背后,蕴含着许许多多志愿者的爱心与汗水……
志愿——做有益于家乡建设的事
1月30日上午,一位身穿蓝色呢绒外套的女孩早早来到城东司尔特公司围墙边,卷起手袖,拿起准备好的毛笔、墨水,开始在白墙上绘画。过了一会儿,一棵古树映入眼帘,六块碎石散落在周围,溪水从前而过,寥寥几笔勾勒出宣城地域的徽州山水,而她干净的双手却沾满墨汁。
这个女孩是宁波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二的学生,名叫陈铭。寒假回家,听说市区建筑工地文化墙正在招募志愿者绘画,从小学画的陈铭就主动过来帮忙。陈铭说:“我觉得开展文化墙建设活动非常有意义,大学生放假回来参加志愿活动不仅学以致用,而且也为建设家乡献出了一份力。”
陈铭的很多同学知道这个消息后,都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现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大二学生程曦就是其中一位。“以前寒假在家,不是睡觉就是上网,大好的时间都浪费了,今年开展这个活动,想趁这个机会,做点有益于家乡建设的事。”程曦打趣道,“看到市区墙上有自己绘的画,非常有成就感,以后也有向同学‘吹嘘\’的资本。”
陈铭告诉记者,由于家住西门,离城东比较远,她中午就不回家了,吃完盒饭继续干,争取两三天内完成。
感恩——用自己所学回馈社会
西门原羽绒厂围墙旁,十几个小朋友拿着毛笔、踮着脚尖认认真真地画着。初二学生王雪飞正画着薛宝钗,手上、衣服蘸着些许墨汁,不过她丝毫不介意,她说:“能参加公益活动很开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多多参加,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
文化墙建设活动不仅吸引了大学生、中小学生,许多老师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在西门原羽绒厂、美都、时代广场三个地方,都有志愿者在绘画,所有图画不用色彩,主打水墨风格,每一组图配有相关简介,以白描、书法体现人物、花鸟、山水。看着这些美丽的图画,家住裘公的李艳虹禁不住赞叹道:“太棒了,画得栩栩如生。”
墨池艺术培训学校校长朱友农也参与其中,他介绍,这次绘画的文化墙,创新点在于突出宣城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乡的特色,展现徽州文化底蕴。朱友农说:“我们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借助文化墙建设这个平台展现各自的才华与智慧,怀着感恩的心,用自己所学回馈社会。”
合力——共同参与建设秀美宣城
文化墙绘画如果按市场价收费,36处文化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市区许多工程建设方积极响应支持文化墙建设活动,对所属工地围墙进行了改造更新。宣城市多家媒体也参与宣传,公开招募有绘画特长、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参与围墙的设计绘画,营造了“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秀美宣城”的良好氛围。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报名的志愿者中,有来自书画培训班的小朋友、放假回家的在校大学生、老师和退休在家的老艺术家等多个年龄层次志愿者。这次的笔墨均有主办单位提供,志愿者根据提供的图画加以筛选,再进行描绘。今后市区工地围墙不在发布商业广告,统一规划设计反映宣城地域特色的山水、人文景观水墨画。届时,将改变传统工地围墙标语化、简单化以及脏乱差的现状,进一步提升城市市容观瞻水平,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目前,市区36处建筑工地均进行实墙围挡,以粉墙黛瓦反映徽派建筑风格。截至记者发稿,美都新城、时代碧云间、老羽绒厂等市区近15处工地围墙完成了文化墙建设,预计整个工作将于今年上半年之前完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切实做好节日期间的供电服务工作,确保广大电力客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日前,宣城供电公司对所辖市、县供电公司统一部署,制定七项措施,全力保障春节期间供电服务。一是强化春节...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