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上接版减量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和体量突出是容积率长期

来源:宣城日报 2013-02-01 21:24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A1版)“减量”,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和体量,突出是容积率。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中心城市建筑容量可以高一点,郊区建筑容量应该低一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符合城市建设发展和级差地租的普遍规律,但从打造生态园林宜居城市的目标出发,这种建筑容量高与低是相对的,在有些地方可能要提高容积率,在有些地方则要限制容积率、提高绿化率、增加公共空间。“留白”,就是留下一定比例的地块不开发,不急忙去填空。过去,我们总是研究哪些地方可以建设,甚至见缝插楼。现在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建设上。要站在城市的未来看现在,即使牺牲一点眼前的经济利益,也不能留下遗憾。对“留白”的地方,除绿化以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为城市留出未来发展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留白”也是政绩,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道。

第三,要注重文化元素。宣城兼具吴、徽文化,是徽文化的核心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在建筑特色方面,要注重挖掘历史元素和文化符号,在建筑空间组合、单体建筑立面、顶层、建筑材料、具体建筑构件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如何融入徽派风格和体现吴文化特色的江南水乡风貌。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着重对老城区的城市肌理及文化资源进行重塑,恢复和建设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城市历史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再建和再造。

三、要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对城市建设,要坚持统筹安排,科学推进,着力打好“扩容、整容、美容”的组合拳。

第一,加快“扩容”,继续拉开城市框架。城市建设的重点要放在新区拓展上,一是以路网建设拉开框架。抓好“两环八射”路网建设,尽快完成水阳江大道闭合段和环城大道闭合段建设,使城市内环、外环线能够循环起来。要加快东西出入城道路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二是以片区组团开发拉开框架。加快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彩金湖新区、双桥物流园区、文教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功能互补、片区联动。

第二,着力“整容”,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老城区的开发,一定要通盘考虑,成片推进,不再搞就事论事地见缝插针开发,做到成熟一片、改造一片、成功一片。当前,要针对老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配套不完整的现象,重点实施拆违、补建、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工程,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加快污水处理、供水、供气及配套管网建设。二是完成老城区道路的“白改黑”以及道路中央隔离防护栏工程。三是积极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四是解决好菜市场、停车场、商场、学校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五是加大拆违力度。违章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毒瘤,必须坚定不移地拆除。据统计,目前,主城区规划区内还有100多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市、区两级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打一场依法拆违的攻坚战。

第三,做好“美容”,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泥河、道岔河等城区内河整治,加大河道截污清淤、水面扩增、河岸绿化美化工程的推进力度。要加大绿化提升改造力度,在城区主次干道、广场、街头游园点和园林景点等地,大面积增植、补植树木。积极推进城市亮化设施建设,在做好鳌峰路景观亮化的基础上,扩点成面、串点成线,做到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切实解决市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我相信,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宣城建设成为一个外美内秀、形神兼备、具有皖南山水和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新闻推荐

吐槽帖:各位请嘴下留情,铁路人也难做!

铁路这段时间火了,被批评火了,被骂火了。我是一名从事30年铁路工作的职工,在巷子里吐槽一下。第一,18年来未涨一元钱票价,这样导致民众出行首选火车,导致本来运输能力不够的铁路增加了更大的压力,10%旅...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上接版减量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和体量突出是容积率长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