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宣城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宣城市法治文化建设。
《意见》明确了法治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各项工作和组织保障。到“十二五”末,富有宣城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建成,城乡法治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法治文化服务水平较大提高,群众法治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活跃,一定数量的优秀法治文化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影响,法治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为实现法治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意见》突出六个方面,一是突出法治理论研究。通过举办论坛,组织引导理论界、实务界进行法治文化建设交流与研讨,依托重点院校、科研团体、从事法律实务的机构建立法治文化研究基地等形式加强理论研究。二是突出法治文艺创作。把法治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导入皖南花鼓戏、皖南皮影戏等特色地方戏剧种和民间艺术创作,不断增强法治文化作品的渗透力。三是突出法治文化活动。开展法治文艺比赛、广场演出、法治书画展、法律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个层面的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和“法治人物”、“法治事件”、“法治新闻”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广泛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热情。四是突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到“十二五”末,各县市区建设1-2个具有特色的重点法治文化设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法治文化基地覆盖率达80%以上。五是突出法治文化传播。2013年底县(市、区)以上电视台、电台均设有法治栏目,市本级建有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各类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均设有法治文化展台,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均有一定数量法治类书籍。六是突出法治文化建设合力。法治文化建设资金由各级政府予以保障,各级文化建设资金适度向法治文化建设项目倾斜;建立健全法治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文化及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牵头负责法治文化作品的研发、推广、传播,以及法治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划、指导和完善;文联、社科联及相关科研院所牵头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历史文化发掘,形成各部门共同推进的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体制。 (张学敏)
新闻推荐
中国宣城网讯 “我们是老大修厂旁边的飞彩小区居民,小区的垃圾很久没有人清理,到处臭气熏天!” 近日十八巷论坛上网友“无影无踪”连续发表了两则类似这样的求助帖。随后,记者针对此事展开...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