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窨井盖被损坏等城市管理难题,时常三五天都不能确认责任单位,问题处理更是需要十天半个月。
现在,只要城市管理监督平台收到报案后,指派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从发现上报问题、立案、确认责任单位,仅需3至5分钟就可完成。
这,就是“数字城管”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而新的一年,宣城市“数字城管”将继续升级。
一年办结7万余案件,被喻为“城市管家”
从去年8月到现在,市区月牙湾的唐女士一家从未过得如此安稳。
因为周边地面抬升,地下管网污水常年涌入她家,使得他们无法安心居住。尤其是每到雨雪天气,他们就要不停地用水泵往外排水,费电费时,十分恼人。
去年7月底,市“12319”城管服务热线接到唐女士的投诉后,迅速处置,跟踪督办,使得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一周内得以解决。
唐女士一家的例子,正是市“数字城管”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一个缩影。
为了理清城市管理问题的乱麻,2011年5月,宣城市在全省率先搭建“数字城管”平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的城市管理大格局,将中心城区31.6平方公里共划分429个万米单元网格,为8.5万余个城市部件配上“身份编码”。
2012年度,“数字城管”立案城市管理案件75636件,处置办结70307件,为政府事权部门提供城市问题分析评估3次,转发管理建议函15份,召集现场处置协调会56次,启动事部件问题专项普查72次。总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在95%以上,被不少人亲切喻为“城市管家”。
推进升级换代,向“智慧城管”迈进
新的一年,“数字城管”将推进升级换代,向“智慧城管”方向迈进:
市、区信息平台将依托现有的数字城管系统,进一步推动物联网、3S(GIS、GPS、RS)、实景影像、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同时,各县(市)也要推进数字城管集中平台建设,并以集中平台建设为契机,推动各县(市)“城管委”和“城管办”的设立,全面推动各县(市)“大城管”格局的形成。建立市与各县(市)的联动机制、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和节约集约化,提升全市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格局。
新的一年,最令人期待的是,普通市民或将能更直接地参与城市管理:“数字城管进社区”将在全市推开;将开发市民城管通软件,让市民随时随地可以查询、举报、投诉和建议;市民举报还将设奖。
此外,“数字城管”还将通过建立未处置案件处置通报制度、建立和完善案件查询系统,使得城市管理更高效、透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余庆)记者从市旅游部门获悉,2013年春节期间,宣城市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66.98万人次,旅游收入2.25亿元,其中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9%,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5%,取得了蛇年旅游市场的首个“开门...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