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2012年全市“新成长型20强”工业企业新鲜出炉,博瑞特热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继2011年后再获殊荣;在2013年国家工信部刚刚公示的“节能机电设备推荐目录”锅炉类18个产品中,博瑞特有3个产品榜上有名。如今,博瑞特不仅是宣城市工业企业的佼佼者,俨然成为了行业的排头兵。
一个本土企业,从创业之初的几千元,到现在的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员工400多人、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企业,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博瑞特又是如何实现“蝶变”的?
博瑞特的前世今生
站在高大、宽敞的现代化锅炉制造厂房前,安徽博瑞特热能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徐智明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若干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谁能想到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博瑞特公司由业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一跃成为行业的“前锋”。
博瑞特的前身,要追溯到宣城地区技校的校办工厂,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80年代末,职高毕业的徐智明,从校门走向了社会,凭着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与人合伙承包了宣城地区技校的几台机械加工设备,创办了速达机械厂,开始了创业之路。在最初的10多年的时间,速达机械主要为当时的飞彩农用车作配套,先后涉足机械加工、配件生产和小锅炉制造等领域,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更别说主攻方向了。
2000年,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面对成绩,徐智明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目光看得更远。在效益比较乐观的时候,他果断决定“转型”,从事自己并不熟悉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行业。2001年,宣城市奥达锅炉厂正式成立;2004年,安徽达明锅炉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博瑞特完成的初次转型,由一般机械加工到特种设备制造。
在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徐智明又瞄准了余热发电锅炉这一更高的目标,博瑞特也迎来了第二次快速发展期。2007年,在宣州区工业园(东区),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12万多平方米的产业园全面投产运行,博瑞特热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主攻余热发电锅炉制造。博瑞特与日本川崎公司紧密合作,研发余热发电设备,进军水泥、冶金、化工等行业。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商——海螺集团,所有的锅炉都由博瑞特装备,据权威部门测评,这项技术的运用,使水泥综合耗能由行业平均水平的120千克标煤/吨降为97千克标煤/吨,按1亿吨水泥的年产量计算,海螺集团仅此一项节约用煤23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100万吨。
“十一五”时间,国家强制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调整,是博瑞特发展的一个黄金期。短短几年时间,博瑞特热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安徽省仅有的三家拥有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发证A级锅炉制造企业之一,同时还拥有A2级压力容器制造和I级锅炉安装、维修资质。2010年经中国电器协会锅炉分会评比,在全国65家A级锅炉行业中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名第六,被安徽省国资委、省证监局等七部门列入上市后备企业之一。市经信委总会计师杨庆文告诉记者:“博瑞特公司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是宣城市着力培育的新型战略性产业,代表了宣城市工业企业的中坚,其发展顺应了国家宏观政策,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发展历经数次转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对宣城市其他工业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技术创新是永恒动力
在博瑞特公司大厅里,记者看到一个又一个招牌:安徽省高效节能锅炉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等。这些熠熠生辉的招牌生动诠释了博瑞特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博瑞特以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7年,博瑞特热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博瑞特发展历程的一个“分水岭”,这是继第一次成功转型之后博瑞特的第二次转型升级,由生产普通生活小锅炉转型为余热发电锅炉制造,由此开启了“博瑞特模式”。
2008年12月28日,对博瑞特来说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经过数年的奋斗,终于通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专家组评审,成为安徽省当时第二个拥有最高锅炉制造资质的企业,一跃成为全国A级锅炉“俱乐部”的一员。从最开始的E级到最高的A级,博瑞特仅仅用了8年时间,创造了锅炉制造行业发展的一个奇迹。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博瑞特实现逆势上扬,全年实现销售额1.5亿元,上交税收1200万元。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飞跃,博瑞特的前身——奥达锅炉厂、达明锅炉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已连续8年在1000万元裹足不前,税收更是少的可怜,销售额从8年徘徊到增长10多倍,税收从微薄到跨越千万元大关,仅用了一年时间,这是博瑞特发展的又一个奇迹。2012年,博瑞特在市场起伏较大的前提下,仍然取得了利润总额3500万元、入库税收1600万元的骄人成绩,收获“新成长型20强”殊荣。
博瑞特的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产业核心技术,促进产业成果转化,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扩张。博瑞特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开展技术合作,对余热锅炉、冶金余热和余压利用、生物质燃烧、污泥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进行研发,取得了15项发明专利。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创新技术工程试点项目炼钢转炉双压、混合循环系统的研发,国家发改委高效节能余热锅炉项目等。2012年1月15日,博瑞特与国家工程院合作,成立了全国特种行业唯一一家“院士工作站”。
回首博瑞特公司10多年的发展之路,年逾不惑的董事长徐智明深有感触道:“无论内部如何整合、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博瑞特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这条路走对了、这条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聚焦节能,打造燃气锅炉专家
在市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徐董感慨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聚焦\’产品、形成‘势能\’,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会昙花一现,失去消费者和市场,博瑞特的发展也走过弯路,如今博瑞特走到必须聚焦产品、明确定位的关口了。”
纵观博瑞特的每一次跨越,几乎都与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整不谋而合。“十一五”时期,国家强制节能减排,博瑞特迎来了余热发电锅炉的黄金发展期;“十二五”以来,国家又明确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这又为博瑞特发展节能燃气锅炉提供巨大空间,为其再次腾飞创造了外部条件。
机遇来临,博瑞特岂能错过。3月6日,在博瑞特公司采访时,前一天刚从太原、西安、兰州考察回来的徐董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此行调研考察收获颇丰,最大收获就是节能燃气工业锅炉大有可为,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国家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当前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进节能燃气锅炉,博瑞特无疑又迎来了新一轮快速扩张的机遇期。在徐董心中,一张博瑞特发展“路线图”已逐渐明晰起来。
早在2012年年底,博瑞特公司作为特邀企业代表,应邀参加了“2012中国国际供热及热动力技术展览会暨第十届国际锅炉、辅机及工艺设备展览”大型展览会,公司已从当初行业内的无名之辈一跃站在了世界锅炉行业的制高点。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张其林说,从那时起博瑞特公司就树立了“为明天装备低碳新能源”的宏伟目标,立志引领行业发展,做中国本土的“节能燃气锅炉专家”。
博瑞特聚集燃气节能锅炉并非空穴来风。有这样一个数据,在国内锅炉的能源结构中,燃煤比重为57%,燃气比重仅为29%,到“十二五”末,在国家明确低碳发展的宏观形势下,这一现象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燃气的比重将会大幅上升。徐智明胸有成竹地告诉记者,这些为博瑞特成长为锅炉行业的“巨人”提供了充足空间。另据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给出的检测报告显示,博瑞特新推出的一款主打产品WNS2-1.25-Y/Q燃气锅炉,热效率已达97.52%,高出国家标准近5个百分点。仅一台这种产品,就节省固定资产投资9万元,年节约天然气3万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万公斤,相当于为地球种植树木1万棵,不仅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手握一张“底牌”,在进军节能燃气锅炉激烈竞争中,博瑞特已先声夺人。
在谈到博瑞特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时,徐智明坚定地说,聚焦节能燃气工业锅炉,是公司在作了大量市场调研、经过充分论证后作出的结论。力争用3年时间,把博瑞特打造成为国内燃气锅炉的第一品牌,实现过50亿元企业,实现博瑞特的第三次华丽转型。
新闻推荐
3月15日,市银行业协会开展了主题为“宣传金融知识 保护合法权益”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活动现场,宣城银监分局、农行宣城分行、中行宣城分行、交行宣城分行等单...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