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市经信委有关人士介绍,《意见》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涵盖了加大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支持、支持科技创新、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方方面面,提出了18条措施,“含金量”很高,看点颇多。
出台背景:民营经济举足轻重
据了解,近年来,宣城市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宣城市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无论是个体工商户还是民营企业个数,无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还是拥有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个数都在全省领先。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04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2012年上缴利税72.9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3%。对宣城市而言,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十分迫切,这是《意见》出台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精神。
发展目标:质和量两个提升
一是壮大总量。《意见》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实现增加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到2017年,全市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数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增长50%以上。其中,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数由2012年的60个增长至120个。
二是提升质量。到“十二五”末,力争民营企业拥有安徽省名牌130个以上,安徽省著名商标130件以上,安徽省名牌农产品100个以上。民营企业专利授权量15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累计达到20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5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累计达到60家。
政策措施:加大奖励扶持力度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意见》明确,宣城市设立1亿元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其中5000万元用于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其余用于重点支持一、二、三产业中市本级民营企业的发展。此外,对企业贷款进行财政贴息,鼓励扩大进出口,鼓励争创产品质量品牌,着力培养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信誉好、具有鲜明特色的拳头产品。
加强科技创新“引擎”作用。《意见》规定,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等,对自主创新予以重奖。
加大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加强国家结构性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培训和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2015年底前,对微型企业月营业额未达到2万元、日(次)营业额未达到500元的,免征营业税;对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民间投资兴办的学校、医院自用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经省级机构认定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迁入宣城市的,3年有效期内不再重新认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融资难”是当前民营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净增中小企业贷款不低于全部新增贷款的50%。其中,小型微型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各类贷款增速,且增量高于上年10%。
优化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
落实准入政策,按照“非禁即准”原则,全面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外,允许注册资本货币“零首付”,可在法定期限内缴足注册资本金。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置的企业登记注册前置许可外,一律不得设置其他前置许可。
为企业“减负”,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政策,对于民营工业企业,除人防易地建设费可缓交外,免收其他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禁乱收费、乱检查;禁止滥用行政权力干预民营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非法查封、扣压、冻结企业财产;严禁任何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向对民营企业摊派费用、强行服务,确保企业除依法缴纳税费和依法接受监管外,不再承担其他社会负担。规范银行经营行为,严格规范银行的中间业务,取消名不副实的贷款咨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收费。
《意见》还就“企业家培养”方面作出规定,每年由市委组织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根据企业需求,选择专题,与全国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培训,并有计划选送优秀年轻企业家赴高校参加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同时,加大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宣传力度。
为了加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组织和领导,宣城市成立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组,同时,还将民营企业发展目标纳入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市委、市政府每两年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区)进行考核评比,设立发展民营经济一、二、三等奖,给予通报表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支持四川雅安地区抗震救灾,做好地震赈灾支付汇划工作,交行宣城分行采取多项措施支持抗震救灾。一是柜面...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