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提升,要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提高核心竞争力。宣酒集团之所以从1951年公私合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在年产白酒3万吨的全国白酒工业50强企业,离不开它勇于抢占行业的制高点,不断开拓创新!
记得1972年我在宣州酒厂附近的敬亭小学学习时,每每从厂边的泥泞公路走过,一股浓烈的酒糟味便扑面而来。路边的河沟里流淌的是发着酸臭味的污水,令人感到恶心,只能捂着口鼻一路小跑穿行。
那时宣酒的包装就是普通的细颈圆柱型玻璃瓶,贴上色彩单调的标签。产量不大,仅批发给本地一些供销社和商店销售,另外捎带卖些散装酒。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以生产食用酒精和低档次白酒为主,没有多少新产品问世,也没有什么品牌,只是“山芋干酒”的代名词。到了2004年,企业入不敷出,面临破产边缘。
2004年底宣州酒厂进行改制。改制后,公司经过调研,认为白酒优质化、绵柔化、健康化是消费发展的趋势,确立了适应市场需要,以消费者满意为标准进行产品研发,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江南绵柔”型的白酒的思路。
伴随着董事长李健团队的技术创新,绵柔型白酒“宣酒特贡”问世了,但由于受幼时存在的对宣酒厂负面记忆影响,我还是不愿用宣酒来招待来宾。直到有一天,在朋友儿子的婚宴上,我品尝到甘醇、绵柔的五星宣酒特贡,才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印象。这酒不仅包装典雅,一打开瓶盖,清香扑鼻,令人忍不住要去品尝它独特的风味。我端起酒杯,先呡了一口,便感觉到与十多年前的宣酒有着天壤之别,不但不刺激咽喉,而且还有着甘甜的滋味;不但不冲头,而且还能嗅到一种迷人的芬芳。
这一喝,就勾起我的思绪,使我对现在的宣酒集团关注起来。瞧报纸、电视、网络上有宣酒集团的报道,都细细地观看、品味。尤其是我在网上看到宣酒集团打造最美丽酿酒工厂的报道,心里掀起了波澜,忍不住要去探个究竟。
一走进宣酒集团这个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我便被徽文化为基调的精美建筑所吸引,白墙黑瓦、小桥流水、诗酒长廊,令人目不暇接。在宣酒博物馆里,通过物品的展示和介绍,我了解到宣酒的由来;进入江南小窖群,我观看到从原料入窖到美酒出蒸笼的全过程,领略到宣酒酿造的独特魅力;钻进地下酒窖,我分别品尝了不同贮存年份的宣酒,品味到“酒还是陈的香”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万吨储酒罐前,我体会到宣酒集团的实力和发展;立在“幸福石”旁,我感悟到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幸福宣酒”的发展理念;观看企业的宣传展示,我了解到宣酒集团分别启动“春蕾工程”、“栋梁工程”、“敬老工程”和“助残工程”四个百万工程,建立了“白血病救助”和“见义勇为”两大基金,为宣城市的慈善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儿时关于宣酒厂破败的记忆已被眼前焕然一新的美景所替代。宣酒集团之所以能有今天,一是时刻将员工的冷暖挂在心上,坚持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是树立以消费者满意为标准的产品研发新思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绵柔”型白酒,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热心慈善事业,实行服务创新,回报社会的理念。创新无极限,创新助发展,祝愿宣酒集团续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了有效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各项环境管理工作,按照2012年度全省环境统计工作会议要求,日前,市环保局组织开展2012年度环境统计年报工作。该局于2月初对全市2012年环统工作进行了...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