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因理想或现实,他们走出田间,背着行囊踏入陌生的城市,他们叫做“农民工”。现在因怀念故土或是照顾老人孩子,他们带着积蓄和经验回到家乡,艰苦创业变身“老板”,并带领着乡亲们共同创业致富。
“家乡经济发展快,市场空间大,所以我们决定回乡发展。”——很多返乡创业者如是说。据市人社部门统计,2003年以来,宣城市返乡创业民工达到8526人,共带动121777名当地农民就业。其中,仅今年,宣城市就有1455名农民工返乡创办了473个经济实体,共解决了56585名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办培训学校服务民工
A
“我是一个为农民工服务的返乡民工。”今年35岁的宣城永信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辉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创业计划,这些都是前期参加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学员交上来的。据了解,王辉高中毕业后,前往合肥学习电脑,学成后,他辗转于合肥当地的电脑培训班和宁波的一个电脑培训教学点做培训工作。“在外面打工的那段时间虽很累,但为我后来的创业提供了知识储备和经济基础。”在宁波电脑教学点的那段工作经历,让他系统地学习到了作为一个电脑培训机构从筹备到创建再到成立的过程,并萌发了他回宣城创业的念头。2004年春节,王辉利用假期对宣城本地的电脑培训学校进行了考察,发现宣城本地电脑培训学校存在教学水平低,服务水平差等问题,水平和服务的差距让他看到了机会。随后,他带着几年的积蓄,又找亲友借了一些钱,很快就租赁了教学场地将自己的电脑培训学校开办了起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让他的培训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仅2006年,他的学校就培训了上千个学员。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电脑培训市场需求的萎缩,2007年电脑培训招生量不断地下降。王辉敏锐地发现,在电脑培训招生下降的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份额却在不断地增加。2007年王辉和合伙人商议之后,决定进行转型,转型后的电脑学校更名为职业培训学校,同时增加了多项职业培训服务。“我们的职业培训服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进城的农民工。”据王辉介绍,转型后,他们和相关部门合作,推出了农民创业培训班、半年制就业专修班等针对进城农民工的服务,经过他们培训后的农民工稳定就业率可以达到80%以上,这一比例远超全国60%稳定就业率的平均水平。经过8年发展,目前,学校已从当初的3名老师,一栋租借的教学场地,发展为如今的10名固定教师、8名外聘行业专家,并拥有了600多平方米标准化教学场地的专业培训学校。而学校的固定资产也从原先的20余万元发展到100多万,年培训人数达到3000余人。王辉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开厂带动周边就业
B
“我就是农民工出身,了解农民工的苦处,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所以我的企业从来没有出现过招工难的情况。”宣城市瑞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兴瑞最近很忙,打电话到他这里要煤矸石砖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章兴瑞今年43岁了,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17岁那年就辍学到江苏学习蘑菇种植技术,随后又赶到江苏和哥哥姐姐一起做小商品生意。2000年,我
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看到机会的章兴瑞带着打工积蓄下来的钱返乡购买了挖掘机和推土机,从事土石方挖掘运输工作,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7年宣州区古泉二窑厂由于租赁到期进行了重新拍租,对这个行业有了一定了解的章兴瑞通过竞拍承包了窑厂。当时窑厂还在生产红色粘土砖,每年也有250万左右的销量。2010年,随着产业调整,国家淘汰了产能落后的老式粘土砖。章兴瑞承包的窑厂也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转型的事情,国家产业进行调整正是一个转型的契机。”一天,章兴瑞在市区某工地经过时,发现工地上在大批量的使用从浙江生产后运过来的煤矸石烧结砖。回家后,他对煤矸石砖的生产原料、生产技术和宣城本地市场的销量进行了考察,发现宣城完全具备所有的条件。于是他在2010年4月多次跑到浙江、北京、山东、河南等地了解当地的煤矸石烧结砖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模式,随后又到西安的煤矸石烧结砖设备生产厂家进行了考察。2011年他投资1000余万元将原来的老厂房推倒重建并购买了相关设备,新厂2012年投入了生产,投产后年产量达5万方,产值达1000余万元。致富后的章兴瑞并没有忘记周边的乡亲,他的工厂从当地招聘了60余名工人。
返乡创业风潮渐盛
C
“农民工返乡创业前几年还是不多,但从2009年开始,随着宣城市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成功,返乡创业已逐渐成为了宣城市农民工返乡的一种趋势。”据市人社局职业介绍所副所长张建威介绍:近年来,随着宣城市经济的发展,一股返乡创业潮正在悄然壮大。就目前来看,宣城市返乡民工主要从事生产加工和餐饮服务等领域的创业,这和其在外打工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的理想,已不是父辈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外务工的经历,培养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胆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领域和他们的打工行业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服装厂打工的往往回家开服装厂,在饭店工作的则选择回家开饭店,在电子厂工作的往往回家继续从事电子配件加工行业。”据张所长介绍,目前宣城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部分是70后和80后,他们有着初中和高中甚至大学的学历,并在外有10年左右的从业经验。他们从相对封闭的乡镇走到较为开发的大城市,既开拓了人生视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悄然得到了改变;同时,打工的经历也让他们积累了资本、技术和人际资源。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但增加了当地的税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宣城市农民收入,优化了经济结构,拉长了产业链条,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而且促进了就业,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化发展,为市域经济培育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闻推荐
《宋史·本纪》卷三十三《孝宗一》载:乾道二年八月,“丙申,升宣州为宁国府。”乾道二年为公元1166年。清嘉庆《宁国府志·职官表》载“知宣州事、知宁国府事”:乾道二年何辅,是年升州为府,后称知府。汪...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