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地理·
梅溪公园位于宣城市区柏山梅氏遗址,建成于2011年10月,占地23公顷。竣工之前,我曾偶然去过一次,一切尚在兴建之中,又是夜晚,自然难以看得分明。竣工之后,我曾从九同路匆匆经过数次,大约都是在车上的缘故吧,除了大门的牌楼和几个金色的大字——梅溪公园——其他也没什么印象。
听说梅溪公园正式开放了,我很想去游览一番,探古寻幽。“公园谓梅溪者,何也?‘风雪双羊路,梅花溪上村\’,北宋诗祖梅尧臣咏其故里之千秋名句也。其地旧名双羊,圣俞公手植棐柏,纪以诗,里人遂呼为柏山,是山又以其始名。”这是梅铁山撰写的《建梅溪公园记》开头的句子。一问一答,既揭示名称的来历,又暗示其文化传承之深远。
梅氏家族曾是历史上宣城的名门望族,在文学、艺术、戏曲、天文、数学五大方面都有成就。据梅溪公园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介绍,公园运用建筑、景观、艺术小品、雕塑等展示和表达宣城梅氏文化精髓,恢复有文献记载的都官墓、九同碑、宝章阁、双母亭等,新增梅氏文化展示馆、数学大道、梅湖茶室、梅湖轩、牌楼、垂钓长廊等人文景观。它是宣城首个家族式故居文化遗址公园,也是市民平时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入口,是一尊高大的梅尧臣塑像。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系梅询侄,荫庇河南主簿,历任县主簿、知县、国子监直讲,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善为诗,诗意深远古淡,间出奇巧,有“宋诗开山祖”之称。“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即是其《陶者》中的诗句。
梅尧臣家境清贫,喜饮酒,善谈笑,晚年诗作更臻佳境。卒后归葬宣城南郊双羊山麓故地,人称“都官墓”。文天祥至宁国府时所作《梅都官墓》诗,有“沧沧宛水阳,郁郁都官坟。……大雅独不坠,修名照乾坤”句。
循石阶而上,直通柏山最高处的宝章阁。宝章阁为梅氏家族历代珍藏皇帝诏书、御赐文字文物的建筑。后被毁,此为遗址重建。四面三层,高几十米,飞檐斗拱。沿阁内楼梯登上顶阁,凭轩临风,放眼宣城,四面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盛世之象。西北面山麓逶迤,郁郁葱葱,绵延数十里。是著名的江南诗山——敬亭山。
历史上由于梅氏墓地多遭盗挖,因此清道光年间梅氏族人公议重开吉穴九眼,迁藏先人遗骸,并立九块相同石碑以纪其事。这就是九同碑。碑身深灰色,厚实古朴,至今保存完好,立于碑基之上。九碑一字排开,背依柏山,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下,庄严肃穆,无声述说着梅氏家族的辉煌过去。
景梅亭、茅草亭、独钓亭、秋风亭、双母亭,星星点点,散落于湖边山间。或长廊相连,曲径通幽;或屹然临水,茕茕兀立。与绿树流水交相辉映,似颗颗明珠,熠熠生辉。
在梅氏家族的历史长河中,另一颗璀璨的明星便是梅文鼎。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著作有《古今历法通考》、《勿庵历算书目》等,中西合璧,著作等身。徜徉在梅溪公园的数学大道和天文广场,你会情不自禁涌起一种自豪、赞叹和对梅氏先贤们的崇敬之情。
宣城梅氏柏山故居经历太平天国、日本侵华战争炮火摧残和文革浩劫,只剩残垣断瓦,随之周边不断建起民房。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周边商业住宅区逐渐在梅氏故居文化遗址上兴起,这处深藏宣城千年文化的遗址即将面临彻底湮灭的悲惨命运。梅铁山眼见此情此景,内心十分痛苦和无奈。
梅铁山是宣城梅氏家族第34代孙,我与他交往20多年。他自小受到家族文化的熏陶,对梅氏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2007年,梅铁山一纸《千年文化遗址,何忍毁于一旦》,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和保护。来信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梅溪公园列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于2009年破土动工。
梅溪公园的建成,标志着宣城城市建设在文化品位方面迈上新的台阶。据所查阅的资料,不揣鄙陋,写下这些文字,虽错误在所难免,权当为梅溪公园献上一份小小的礼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余庆)上周是2013年的最后一周,无论是对比之前的一周还是2012年的最后一周,宣城市市本级房屋成交量都有一定的下降。据市房管局网...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