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四、六,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电脑上打开《中国宣城网》,第一时间阅读《宣城日报》和《皖南晨刊》,几乎雷打不动。看着一篇篇可心的文章,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大名时,内心总是油然而生一种情愫:一路有晨刊,真好!
说起来,《宣城日报》是我的引路人。至今我还记得第一篇处女作《桐坑人发高山财》,在《宣城日报》前身《皖东南报》二版头条发表。当时桐坑人率先在高山上种植高山蕃茄,因高山气候冷,当普通的蕃茄下市时,高山蕃茄恰好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报道一发表,即引来了很大反响,使桐坑的高山蔬菜声名远播。一时桐坑的高山蔬菜供不应求,还卖进了大上海。很快,全县掀起了一股发展高山蔬菜的“种植热”。没几年,全县的高山蔬菜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种发展到多类品种,从多类品种发展到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全县高山菜迅速发展,成了一个靠山吃山的生动例子。
之后,我一发不可收,《县长农民合力斩穷根》、《汪村长放电影》、《打工仔千里返乡军训》、《铁匠铺里备耕忙》等一系列带着泥土芬香的新闻稿件,在《安徽日报》、《皖东南报》发表。尤其是《宣城日报》对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稿子特别偏爱,很多稿子都放在显著位置。随着报道越来越多,我渐渐在绩溪有了小名气。
很多人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我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你的稿子了。”这句话其实对我是最好的嘉奖和鼓励。
从《宣城日报》发表第一篇处女作至今,我的15个春秋就这样与新闻相伴而去,但我仍孜孜不倦,仍激情难抑,虽然名不见经传,虽然离“大家”很远很远……但我热爱写作这个职业,我将在这条路上一直艰辛地走下去。
作为一个撰稿人,在感谢关注《宣城日报》和《皖南晨刊》的读者、网友、博友的同时,我更向为我做“嫁衣”的编辑老师默默致敬,谢谢你们:一路有你们的报纸,一路有你们,真的很好!
新闻推荐
经历了看房、买房和等待,能拿到自己的房子,早日住上自己的安心小窝,是每个购房者梦寐以求的愿望。但由于推出时间和工程进度的因素,各个楼盘的交房时间或早或晚。为方便购房者选择,满足其在居住时...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