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2点多,宣州市场蔬菜副食品大厅,一群猪肉摊主请求记者为他们拍照留念——两天后,这个陪伴着宣城人30年的老市场,就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正式和大家说再见。
老市场卸下重担,临时市场将第一时间“接棒”。这也意味着宛溪河二期工程拉开大幕。不久的将来,市场原址还将新建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昨天,首日搬迁的现场,经营户们有担心,有忙乱,但更多的是依依不舍和满满期待。
老市场“破茧成蝶”是历史必然
3月5日早晨6点多,宣州市场的广播中,正循环播放着搬迁介绍。已经开始忙碌的经营户们唏嘘不已。“这一晃就这么多年了,老市场比我儿子的年龄都大,这一搬走,心里还真是舍不得啊!”
老市场确实是宣城人的一个独特记忆。它建于1984年,老宣城人习惯称之为农贸市场,有服装大厅、蔬菜副食品大厅、小商品大厅、批发大厅等近千家摊位,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在市场经济逐渐繁荣的今天,仍有不少老宣城人习惯到这里买日杂、打年货。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近年来,老市场经营密度已达饱和状态,经营空间的狭小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门口拥堵的交通,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
2011年,宣州市场甚至位列省挂牌督办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由于建设得早,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很小,市场如果不搬迁拆除,很难从根本上排除隐患。
为此,市委、市政府结合宛溪河二期改造工程,将对市场进行彻底改造。根据要求,宣州市场定于3月5日起搬迁至临时过渡市场,搬迁时间为3月5日至7日,8日进行最后扫尾工作,9日正式闭市。
临时市场第一时间“接棒”
昨日8点,宣州市场批发大厅里,一个经营粮油的店铺前,一些工人正将一袋袋大米装车,准备搬离。
“早搬晚搬都是搬,还不如早点搬过去!”指挥工人的熊义芳,正是这间店铺的老板。在老市场待了10年的她说,自己最近总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转眼,老市场就真的“老”了,她也要老了。
作为当天第一个搬离的经营户,对于临时市场里即将开启的新生活,她已做好充分准备:“可能一开始老百姓不熟悉,人气没有老市场那么旺,但往后肯定会好的!”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经营户开始做起搬迁的准备工作。昨日下午,宣州市场猪肉区的经营户开始集体搬离,不少摊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红了眼眶。
“我在这卖了20年猪肉,真是太有感情了!”猪肉摊主郑板桥说,虽然有些不舍,但对临时市场的生意他依然很有信心,因为至少“那边的摊位费比这边要少上近半”。
随着老市场卸下重担,临时市场即日起投入使用。它就在老汽车站向北100米处,离老市场并不远。
记者了解到,临时市场规模与老市场相当,约有620个摊位,80多个活动板房,共设有6个大棚及相应板房,按行业划分为零售大厅、小商品大厅、服装大厅、农副产品粮油大厅和干鲜蔬菜大厅。
习惯去宣州市场购物的市民不用担心,老市场关闭后,可以乘坐4路或2路公交车,直达临时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玉荣)您家有好的家风传承吗?家庭里有没有发生过感人的故事?日前,全国妇联组织发起2014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美家庭”。宣城市这项...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