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被很多人喻为城市的“管家”。城管的工作做得好不好,说到底,就是要看城市的主人满不满意。
要做到让城市的主人——市民满意,就必须先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怎样了解市民的需要?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听他们自己的声音。
近年来,宣城市城管人坚持将市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创新问需于民的方式方法。尤其是今年以来,他们利用报纸热线、电视、网络等媒介为载体,搭建起一条听民意的新通道,赢得广泛好评。
直面百姓听意见
“木直街的摊贩为什么越控制越多?”“我们开元小区出现牛皮癣复燃现象,城管就没有什么可行措施?”“宝城社区新建了个小花园,却被一些人的宠物狗给占了!”……
2月22日的《百姓问政》节目中,主持人、百姓评议员把早已准备好的尖锐问题如连珠炮般一个个抛出,当日做客的市城管局各部门负责人认真而诚恳地一一作答,解释原因,作出承诺。
市民犀利的提问,也恰如人们希望的那样,得到了更高效的处理。例如,当日,媒体用短片反映了梅园路居民毁绿种菜的现象。节目录完后,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立即上门和毁绿的居民进行沟通。3天内,菜地就全部变回了绿地。
“走到电视镜头前,直面全城百姓的问责,是需要勇气,也是要承受一定压力的。但是,更觉得受益匪浅。”市城管局副局长施汉民说,“广大市民和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期待与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城管人永远追求的工作目标。做好城管工作,需要城管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市民的参与,媒体的监督。”
在线接受网友“挑刺”
很多人都说,网友是最会挑刺的人。不久前,市城管局就主动邀请网友对城管工作挑了一回刺。
3月27日上午,市城管局副局长吴胜华带领相关部室负责人来到市政府第五会议室,参加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访谈还没开始,网友“金毛”就对城管工作提出质疑:金坝农民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住房有的很破旧,为什么要求翻建却不行?
很快,语带挑衅的提问越来越多:“我想请问一下牛皮癣的管理,可以具体一点吗?不要踢皮球!”“一天到晚讲数字城管,怎么样啊!晒晒呀!敢吗?”“除了在规定允许放的时间外,市区还是经常有人放烟花爆竹,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你们是怎么管的?”“为什么我们经常在早上上班时还会遇到环卫工人清扫道路?”……
这些“刺儿”,有些属网友误解,有些是确有其事,有些是城管工作人员还没发现的问题,吴胜华和各部室负责人都一一做了耐心解答。吴胜华甚至在访谈中表态:大家提出的问题,除了解释以外,该解决的,访谈结束后,我们就会立即解决。请网友们拭目以待。
记者回访了解到,不少网友反映的问题都已得到重视。如网友“小明妈”提出的四小门口因小摊贩占道经营而引起的交通“肠梗阻”问题。访谈结束后,城管护学岗的人手,就由原先的2名增加到5名。
“网络应该成为我们接受监督的前哨,成为我们和广大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吴胜华说,请网友“挑刺”,一方面能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意见,另一方面也能将城管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与网友进行沟通和探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做好城管工作。
携手报纸架起民心沟通桥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注重与《皖南晨刊》热线(2831875)进行紧密联动:只要市民拨打本报热线,反映的是和城市管理有关的问题,本报记者可立即与他们进行联系,让他们帮忙解决。
2月下旬,本报热线接到家家乐小区居民求助:小区里有个化粪池满溢已有大半年时间,但一直无人来管。
记者了解到,居民曾自发找过物业、社区和街道,都没起到作用。去年11月,他们也曾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进行过求助。但在记者曝光后,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再次接到求助电话,记者立即联系了市城管局的城市监督指挥中心。其值班负责人向记者承诺,将马上立案,并督促该辖区相关部门解决。
一周后,记者进行回访,家家乐小区居民钱进告诉记者,化粪池已被疏通,脏乱的场面已经不见了。存在了大半年的问题,一周内得到解决,居民们都很高兴。
“城市管理工作的优劣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市城管局局长许斌说,管理者只有与市民良性互动,同频共振,才能切实将百姓的关切转化为执法的实践,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的与时俱进。
新闻推荐
诸多市民致电本刊热线愤怒质疑:凭啥想看凤凰卫视还得再交12元?安广回应:测试节目停播有原因,12元的说法属误会
这两天,本刊新闻热线接到很多读者来电反映:凤凰卫视近来不知怎么就突然消失了,怎么搜索也收看不到,导致他们看不成很多想看的节目。更可气的是,不少人去找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却被告知,想看凤凰卫视,得交12...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