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真好吃!”妻子一边吃着红烧肉,一边不住地夸赞。妻虽非淑女,但如此像吃货一样直夸“好吃”,还是第一次。吃着吃着,妻突然说:“这味道,我以前想烧,却不知怎么烧。你从哪儿学的?”我笑着说:“不告诉你。”
原先,妻虽未正式学过烹调,但她烧的饭菜我都爱吃。只是有一次,我在外地吃了一回红烧肉,觉得那肉色泽红润、肉质软糯、肥而不腻,特别好吃,与妻子做的大不一样。回家与妻说了,她略带遗憾地说,不知道人家怎么做的。几年前,妻进城务工,常在单位食堂用餐。从不下厨的我,“老来学木匠”——学做饭菜。一日读《皖南晨刊》,突然看到一个醒目的标题——“红烧肉,一道秋季家常菜。”再看其插图,那红烧肉的形状、色泽竟与我念念不忘的红烧肉一模一样。于是我如获至宝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将其制作要领默记于心。过几日,妻说回家吃晚饭,我于是现学现做,精心烧了一盘红烧肉,虽比文中介绍的佐料少了几样,但味道依然鲜美,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以后又再接再厉,借助晨刊学会了制作“秘制啤酒鸭”、“酱爆鱿鱼丝”、“红焖羊肉”等菜。说来惭愧,我虽是绩溪人,但“绩溪炒粉丝”这道菜也还是从晨刊上学来的。
没想到,我读晨刊,竟读出个“厨师”来!
几年前,儿子在宣城找了工作。既在宣城工作,那么在宣城买房应该是迟早的事。于是我在读晨刊时,特别留意晨刊上介绍的关于房价及房价走势的内容。由于有了晨刊这个“高参”,使我家在房价还不算高时出手买了房子。买房时,儿子问我在宣城的什么地段买。我当时对宣城不熟悉,可我突然记起在晨刊上看到过,宣城市政府那时正投巨资整治宛溪河。整治后的宛溪河,河水将变清澈,两岸有景观带,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况且我们住惯了有山有水的地方。于是我建议儿子在宛溪河畔买了房。今年二月间,我同儿子聊起宣城市将在三年内新建多所小学,其中有一所就在他们小区时,儿子一脸茫然,说:“不知道。”又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嘿嘿,因为我有一份贴近本地生活的《皖南晨刊》在手啊!
同样没想到,我读晨刊,竟读出个“宣城通”来!
我不但爱读晨刊上那些关注百姓生活的新闻、民生民声等内容,还爱读它上面的文学作品。那些文章,有的能给人以启迪,有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读着读着,我突发奇想,我的身边也不乏美好的人和事,何不也尝试着写一写呢?于是就于去年八月写了一篇《卖汤圆》,把它发到晨刊与十八巷论坛联办的《百味人生》版块上。没想到,过几天,居然被晨刊发表了。习作的发表,给我很大的鼓励,我将有限的业余时间尽可能多地用于读书写作上,后来又在报上发表了数篇散文。
真正没想到,我读晨刊,竟读出个“作者”来!
我读《皖南晨刊》,真的获益匪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余庆)记者日前从市房管局了解到,目前宣城市老旧小区巩固提升和综合改造工作稳步推进。今年宣城市宣州区、市经济开发区共有207...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