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是一个小小的文学梦,它那么的小,却那么地让我深爱。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喜欢把学生的美文拿到课堂上去“晒”。无数次,语文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读同学的范文。我羡慕之极,总期望哪一天能够轮到我一次。哪怕是老师用红笔圈出的一句话被“晒”出,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幸福。
时光在流逝,青春在长大,我的小小的愿望一直遥遥无期。但是,我一点也不绝望,总是一本一本地读作文选,偶尔也背着家长偷看《少儿文艺》、《辽宁青年》之类的文学杂志和《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作品。在翻看、阅读、欣赏、模拟中,寻找自己的快乐。
高考中,我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我的作文,是关于改革话题的,却被阅卷老师冠以“离题”之帽,得了个超低分,结果我的语文也只考了65分。好在数学、英语等其它科目发挥超常,最终还是上了理想的学校。填报志愿时,我偏偏报了个师范类学校,而且还是中文专业。从此,我一本一本地读名著,在古典文学、名人名著的海洋里尽情地淘金觅银……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校刊和文学杂志投稿,结果总是石沉大海,一个“泡”也没有冒。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看得最多的就是《皖东南报》,再到后来的《皖东南日报》、《宣城日报》、《皖南晨刊》。家乡的报纸总有一种亲切感,也许是地域性的原因,里面的熟人熟事总是那么让我感动。慢慢地我喜欢上这份本土报纸,尤其是“百花园”、“百味人生”、“敬亭风”等文学栏目,成了我的最爱。
封存的文学梦再次点燃,在方文竹等老师的指点下,我的文学梦在《皖南晨刊》起飞,所写的文章一篇一篇地在报纸上刊登,并在《皖南晨刊》实力方阵予以重点推介,让我品尝了文学的香味。
也许快乐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喜欢它,它也会钟爱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坚持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安徽青年报》等报刊也给我重点推介,《清明》、《雨花》、《安徽文学》、《黄山日报》、《新安晚报》都向我投来了橄榄枝,向我约稿。我也被《安徽青年报》、《宣城日报》、《皖南晨刊》聘为特约记者。如今,我依旧在文字的海洋里快乐着自己的快乐。也许这种快乐很简单,但是我喜欢,这就足够了。
在《宣城日报》、《皖南晨刊》30岁生日之际,我真诚地对《皖南晨刊》说一声:“您是我快乐之源,谢谢您!”
新闻推荐
市五小五(4)班 王宋伟我爱书法,因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让我崇拜的大书法家比比皆是: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毛泽东……我曾在学...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