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底,市就业中心“一网五点”监测统计的数据显示:60家样本监测企业中,目前缺工企业8家,与年初17家相比下降52.9%,缺工人数为18人,与年初129人相比下降86.05%。全市用工形势趋于稳定,企业缺工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缓解。宣城市企业用工难题是怎样破解的?
用心留人,
让员工有归属感
谈及前几年的招聘情况,一些企业主告诉记者,“招工不易,留人更难。”前几年,不少企业面临这样的尴尬。近年来,随着市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的指导和服务,很多企业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高建明原本在浙江的一家机械厂上班,2012年底,他应聘来到了市开发区的安徽洋易硅胶有限公司,如今,是生产车间的主管,每个月工资达到了4000余元。一年来,面对江、浙等地的一些企业开出了每月6000元的高薪,可他却没有跳槽。
“这么高的工资,要说他不动心肯定是假的。”该公司董事长周立新告诉记者,同行之间相互挖人才是很普遍的事情。高建明之所以面对高薪不跳槽,关键还在于企业用心留人。
据悉,当年,高建明来厂里上班不久,公司为解决他的后顾之忧,不仅将其妻子安排在车间,还帮助他将孩子安排到附近的小学读书。如今,他们一家三口团聚在一起,他们夫妇的每月收入加起来逾6000元,厂里还包吃包住。用高建明自己的话来说:“在浙江上班工资虽高些,可远离家人和孩子,很不方便。我很享受眼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据了解,宣城市众多企业像安徽洋易硅胶有限公司一样,通过妥善安置员工家属就业、改善企业的食宿条件、安排专车接送员工子女、定期慰问困难员工、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等方式,让员工有归属感,留下来安心工作。
培养人才,帮求职者
找到合适岗位
除用心留人外,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还不断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创造出更多的人才。
据市人社局职业介绍所负责人张建威介绍,目前宣城市缺工企业最主要缺少的还是技术工人,因为宣城市部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年龄偏大,职业技能相对薄弱,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因此,加强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培训,迫在眉睫。
“我们很重视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这能让他们快速融入企业。”安徽福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长宝告诉记者。
艾克军是该公司2012年进厂的一位技术工人,他进厂前对机械一窍不通。进厂后,福日公司安排他参加了市人社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理论培训,还给他安排了机械操作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个人努力,目前,艾克军不仅拥有了加工中心操作工资格证,还在厂里担任了冲压车间的主任。
安徽福日汽车有限公司有着从国外进口的现代化生产线、检测设备和工艺技术,每季度都会组织一些从台资企业过来的中层干部对员工进行培训。该公司还建立了一系列职工的竞聘、选拔和任命制度,让技术好、能力强、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得到晋升和奖励。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样有前途的公司里面干,肯定不会想离开。
组织招聘,为企业和
求职者搭建桥梁
据市就业中心主任何勇介绍,宣城市企业缺工现象一直存在。为解决这一矛盾,人社部门在早在今年1月份就开始部署服务企业的用工工作。
今年1月6日开始,人社部门就对宣城市各县市区各类用工企业开展了《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调查包含了全市200余家企业,涵盖了全市用工较多的行业。与此同时,人社部门还在各县市区火车站、汽车站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就业情况的调查,对外出就业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摸底,并牵手联系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宣传企业和推介企业活动,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及时的获知本地企业的用工信息。
截至目前,市人社部门已组织开展了26场招聘会,提供了42000个岗位,参会企业964家次,并累计帮助企业招用员工超过7000人次,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不仅有效地帮助企业缓解了用工压力,还帮助众多求职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新闻推荐
7月12-13日,由宣城南方江淮4S店携手江淮汽车品牌发起的“大美安徽行走江淮”自驾游走进六安天堂寨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宣城的十几位江淮车主共同领略了这片峻峰林立、...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