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竹椅、一杯清茶,轻轻地翻开书、报,或自由地写点东西,这是一个农人在辛苦劳作之后的奢侈之梦。
痴心守梦30年,离不开《宣城日报》与《皖南晨刊》的一路呵护。真的!
园地,永远!
师德,永恒!
回眸一路风雨,夜不能寐,几多故事几多情,千言万语,下笔却踌躇,无从叙说。
曾记否:1985年,我的第一篇新闻稿《放牛娃子烧松鼠 差点焚了戴龙山》,在贵报刊发,时名《宣州报》。1986年,《宣州报》“敬亭”副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说《传家宝》。1993年,在编辑来信“多读书”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第一次高考自考,并于1995年全部通过了汉语言文学专业10门课的考试。2009年9月5日,《皖南晨刊》文学版之“宣城实力作者方阵”栏目推出了我的第一个小小说专辑,其中一篇名《新农村来了检查团》的小小说还被《微型小说选刊》选载。2013年11月8日,《宣城日报》“记者节”专版头条第一次刊登“泥腿子‘爬格子\’”的故事……
一个农人,为着生计奔波、劳碌,闲暇的时间,少的可怜。因为热爱,我以有限的“业余时间”,结缘贵报。《皖南晨刊》、《宣城日报》以其亲民的个性,给予我几多厚爱。情深深,剪不断,30年。读报、练笔、投稿,这份报纸已完完全全融入了我的生活。
30年!结缘贵报的当年的泥腿子文学青年,变老了!
30年!一路呵护我的贵报,变年青了!从《宣州报》到《皖东南报》……再到《宣城日报》和《皖南晨刊》,贵报在不断扩版,不断调整栏目,不断更新版式,不断“升级”品位,愈变愈时尚,愈变愈年青。
30年!不变的,是一茬又一茬编辑老师的“可亲可敬”。他们,敬业奉献。他们,甘为他人做嫁衣。从新闻版到文艺版,从“乡村轶事”栏到“百姓故事”栏……编辑老师们善待通讯员的习作。从遣词到造句,从标题到结构,他们往往要花费相当的心血来“修理”通讯员的稿件。妙手回春,脱胎换骨。细读“新”作,一种酸酸欲泪的感动。于静默中,用心体会编辑老师的厚爱,化作一种感恩“好人”的愉悦。
《宣城日报》、《皖南晨刊》。一路相伴,感恩您的呵护!
共祝愿:迎接新一轮日出,迎接渐行渐近的精彩!
新闻推荐
日前,记者从宣城市宝骏汽车销售公司了解到,宝骏730已于7月30日荣耀上市,其市场反应十分热烈,这为宣城宝骏汽车增添新的竞争力和惊喜。宣城宝骏汽车...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