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现在市区开元小区的位置,过去是个民间游乐场吗?那里总有成群的人坐着听大鼓书。
你可能常去的国购广场,几十年前还有着旧时宣城唯一的红瓦房呢,据说是西班牙人建的。
想了解旧时宣城的模样,不用翻史书,看画就行!最近,有人作了一幅“宣城版清明上河图”,全景再现了老宣城的记忆图卷。这正是宣城市“文化老人”奚本金创作的一幅水粉画。
“文化老人”构思1年绘出
这幅长145厘米,高40厘米的《宛陵风情》,77岁的奚老构思了1年。
早在2012年,奚老因为个人兴趣,在本地媒体上连续撰写了“宣城九街十八巷的变迁”多篇文章。
后来,相关部门看重奚老在诗、书、画上都颇有造诣,又力邀老人手绘出宣城不少单个的旧时景观图。
“做了这些事情后,加上我收集了不少宣城的老照片,大概1年前,我心中就产生画旧时宣城全景图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打算,奚老往后更是格外留意宣城的历史、民俗文化等资料。
今年春天,宣城市举办“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月”的活动,奚老每天都带着相机到现场去拍照。几千张照片,正是奚老手绘《宛陵风情》的参照物之一。
4月底,奚老有了闲暇,终于动笔。
全景展现旧时宛陵风貌
历时10天,《宛陵风情》完成。奚老说,这幅画,画的主要是民国年间至解放初期的宣城,最基本的框架正是古宣城的九街十八巷。画作视觉是上西下东,也就是站在宣城的东门向西看。
那时的宣城是啥样?美丽的敬亭山,绕城的宛溪河自是古已有之,可是城市的模样已是完全不同。
“你看,现在商之都的位置,原先是吴氏宗祠;现在的广播大院,以前是远东饭店;开元小区以前是影剧场所和民间游乐场;丽晶国际坐落的位置,过去是县政府……”奚老一一为记者介绍。
不仅如此,画作中,还能明显看出宣城过去确实是个“乌龟地”——外面是椭圆形的城墙及5座城门楼,中间是平行交错的十字街,整个城市看起来就像一个平放的龟壳。
奚老说,除了“龟壳”,画上还有龟头、龟尾和龟脚。“龟头在现在鳌峰公园附近处,嘴巴伸向宛溪河似在饮水;龟的尾部根窝位于现在的大坝塘路与拱极路交汇处,尾巴伸向拱极路。”
当然,如果你仔细辨认的话,还是能认出现在仍然可以见到的一些建筑。譬如,鳌峰公园里的龙首塔,开元小区里的开元塔,敬亭山的广教寺双塔等。
1.45米画卷
刻画人物800余
5座城门楼、4条古道、近10座古桥、8座寺庙、各种民房……奚老坦言,画作中,除了宛溪河和敬亭山比较好画外,其余的每一样人和物都不好画,尤其是一些没有老照片参照的古建筑。
不过,让奚老觉得最难画的,还是画里的人,尤其是进行民俗表演的人和看龙舟赛的人。记者大概计算了下,虽然画卷只有1.45米长,却足足画有800多个人。
“这些看龙舟赛的人,看着不多,却有60多个,而且还要能从背面去表现男女老少,挺花时间的。”奚老说,这60来个人他画了整整一天。
现在,《宛陵风情》已被奚老退休前工作的单位市国税局选中,打算送往省里参加相关展览。不过,奚老最想展出的地方,还是宣城。他说,他更希望让本地人多了解老宣城。
新闻推荐
8月9日晚7时,由团市委牵头,多家单位与宣城中学、宣城二中、宣城三中学子共同参与的“光彩助学义卖义演爱心晚会”活动,在市区国购广场举行。学子们把在学校里绘制的手工艺品摆放在广场货台上由...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