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詹强华 王祯骅/摄□ 本报记者 孙冯燕
从黄山出发,到北京只需5小时,到福州2小时,合肥1小时,杭州1.5小时,上海2.5小时……目前,备受瞩目的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黄山北站站前区建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正加紧建设,京福高铁明年建成,黄杭高铁正式动工,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顺利推进,黄山人民梦寐以求的“高铁时代”即将来临,皖南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蜿蜒逶迤于黄山大地的京福高铁在黄山市境内长约70公里,经过4年多的艰苦建设,黄山段路基、桥隧工程全面完工,电化工程已经扫尾。6月25日,合福铁路全线开始铺轨,截至目前,已完成74公里(双向),完成投资65.5亿元。
在黄山市境内总投资约77亿元的黄杭铁路经过积极努力,今年6月30日正式开工,施工单位按原定计划全面向前推进,目前已完成22.9公里的施工便道,建成梁场一处,混凝土拌合站5处,材料场1处,累计开挖土石方22.6万方,完成承台26个,桥梁1003.12延米,预制箱梁10孔,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分新建双线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2个项目,北起安徽芜湖,南至江西鹰潭北,线路总长约483公里,2项目总投资193.6亿元。目前,新建双线中的芜湖至宣城段已于2013年11月动工,宣城到绩溪、绩溪到黄山北段项目已立项。
展望未来,随着“三条高铁”建设推进,黄山市铁路交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专家分析指出,黄山至杭州铁路将直接与规划建设的沪杭高铁、京福客运专线、扩能改造的皖赣铁路以及已经建成的铜九高铁相连,东西形成上海—宁波—杭州—黄山—九江—武汉直接通道,南北连接北京—合肥—黄山—福州快速通道,对完善华东铁路枢纽和长三角南翼地区铁路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黄山至杭州铁路,将大大缩短两地的时空距离,使黄山与长三角以更便捷的方式连接起来。黄山与杭州间的铁路“盲区”也由此打破,黄山将迎来与长三角城市“同城”时代。黄山将成为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的中心节点、华东地区次级枢纽城市、长三角“后花园”和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些概念都有了现实的依托和支撑。
黄山北站是京福、皖赣、黄杭3条高铁在黄山市的交会点和重要节点,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规模在京福高铁线合肥至福州沿线站房中位列第三,仅次于福州站和合肥站。站房地下、地上共四层,设计总规模为3座站台、7条线路,其中5条到发线和2条正线。站房以“古徽新韵”为建筑创意,以黄山为题,融入黄山云海、古松及徽派古建筑等元素,并沿城市景观轴线中轴对称布置,东西向长205.6米,南北向宽50.5米,站房轨道东西向设置。目前,站房主体结构已通过竣工验收,屋顶钢架结构完成,开始站房内装修;站台雨棚进入钢结构施工。
高铁北站总工刘鹏介绍,“站房人行交通采用上进下出形式、一站式、无转乘。乘车旅客从高架落客平台到达后,进入车站购票、候车,从天桥到达各站台乘车;地下设游客集散中心,抵达旅客通过地下通道从集散中心分流。”
完善的站区配套设施将使高铁北站成为车流“无障碍”和客流“零换乘”的交通综合枢纽。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站房前即是站前广场,有3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其主体结构已于8月5日封顶,正在进行后浇带、防水剂回填施工及内部装修,12月10日前可全面完成。站前广场设置停车区域,可供公交车、出租车和部分社会车辆停泊,让市民“进得来、出得去”。此外,还建设黄山高铁公路综合客运枢纽站,方便换乘旅客。
“现在每天都有200多人、20台套机械全力施工。”项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道。落客高架平台与站前大道等道路相连,方便人车分流,提高进出效率。目前,高架平台已完成桩基、立柱施工,正在进行箱梁支架搭设及箱梁结构施工,预计12月20日完成结构,2015年1月20日前完成铺装记录及标志标线施工。站前广场景观、绿化设计也即将进场施工,整体工程有望年底竣工。
黄山高铁新区是依托京福高速铁路黄山站而建的新区,也是京福、皖赣、黄杭3条高铁在黄山市的交会点和重要节点,是黄山市未来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高铁新区控制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建筑总量约1400万平方米,容纳人口约21万,远期规划面积将达27平方公里。目前,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区的面积20余平方公里,黄山高铁新区建成后,可以让主城区人口和面积均增加一倍,对加速周边城镇人口向黄山中心城区集聚,提升黄山国际旅游城市知名度,增强黄山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8月,高铁新区与市经济开发区合并,形成产城一体化发展。去年,开发区获批全省产城一体化试点园区,以产建城,可以防止城市空心化,以城促产,可以集聚人气,加快发展,相互推动。
新城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市实验小学高铁校区项目总用地面积91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截至目前,占地40亩的一期工程已建成2栋教学楼4600平方米,1个1.8万平方米的标准体育场,完成投资5100万元,已实现招生入学,有力地完善了开发区公共服务配套,不仅可以使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原住民的子女就近上学,更方便了投资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进一步集聚了人气,改善了投资环境。公租房、南安置区高层、南安置区多层项目建设都在顺利推进。
高铁片区10平方公里范围涉及2个区县、3个乡镇、3个行政村,共15个自然村、2116户、6400人、64万平方米农村住房。对规模较大、不影响新城建设的站房以北4个村庄,初步打算按照美好乡村建设予以整体保留;对于站房以南群联村和槐源村2个规模较大的村庄,对影响城市道路和景观广场建设的部分予以拆除,其余部分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近期保留;余下9个村庄由于规模较小、影响道路建设等原因逐步拆除。拟因地制宜,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就地保留建设美好乡村,部分保留和整体搬迁”三种模式互补,根据群众意愿,推进搬迁工作。
同时,高铁新区利用高铁站的地缘优势,下大力气推进招商,发展产业,聚集人气,使之成为黄山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极。
新闻推荐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稿忆抗战时期的老屯溪“小上海”(一)
□ 休宁 王勉之1937年至1945年间,抗日烽火燃遍祖国神州大地。偏处皖南山城的老屯溪却成了东南的小后方,是苏浙皖三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江浙人之多,市场之繁荣,使其有了“...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