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二维码,那你就out了。在食品外包装袋上,在各大网站上,在街头的商铺里,甚至在买电影票和景点门票时,二维码的身影都无处不在。
二维码已经悄悄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使用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产品溯源、电子商务。我们在“见码就刷”享受二维码带来便利的同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扫码族”购物有新意
喜欢玩微信的朋友对二维码不陌生。网友“虫儿飞”就是不折不扣的“扫码族”,平时就喜欢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通过扫二维码可以轻松地加网友、粉微博、拿电子优惠券,特别方便。”
市民谢安想给4个月大的女儿买婴儿用品,在商场看中商品后,谢安掏出手机对着包装上的二维码扫了一下,几秒钟不到屏幕上就显示出了商品厂家、产地等信息,和商品在网上商城的售价。谢安指着手机上的商品信息说:“扫商品二维码,不仅可以获取商品信息还能进行比价,买东西很方便。”
随后,记者走访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现,不少商品都印有二维码标签。记者拿起一份包装好的进口水果对准二维码扫描,从价格、原产地到包装、运输等各种信息都一目了然。
正在购物的市民张燕巧说:“买东西时,我喜欢扫扫商品的二维码,最关注的就是食品的安全和价格差异。”商品有了二维码就相当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片”,记录了商品的名称、价格、产地、在各地的销售价等信息。
“扫码营销”更直接
其实,手机二维码不光是带动了一批“扫码族”,连商家们都开始利用二维码来营销宣传了。
“微信扫一扫,好礼就拿到!”对于这样的广告,市民恐怕早已不陌生。近日市区内某房地产开发商推出扫二维码领礼品的活动。该活动负责人告诉记者,用二维码这种时尚的广告宣传手段来进行宣传,推广成本低,使用方便。参加活动的市民只需在指定的二维码上用手机扫一下,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还可以及时了解房屋购买信息。
记者在市区一家蛋糕店发现,在收银台上有二维码标志供顾客扫描。顾客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成为会员,享受打折和积分优惠服务。平时也能收到蛋糕房推出的新品和优惠活动的相关信息。蛋糕房的服务员告诉记者,使用二维码后客流量相比以往有所增加,二维码正在成为一些商家营销的新“利器”。
“刷码”方便须谨慎
随着二维码的普及,扫描二维码逐渐成为“手机族”的潮流,而正是因为方便,让很多人忽略了二维码的安全性。近年来,因扫二维码进入钓鱼网站而被骗取钱财的案例,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生。
宣城市消费者协会负责人张顺理提醒消费者,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随意刷二维码也有潜在的风险。在扫描二维码时,首先要选择知名度高的专业扫描软件,并在手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在打开扫描软件时,要先用杀毒软件扫扫毒。其次,要注意筛选二维码的发布平台,一般来说,正规的网站、报纸、杂志以及官方渠道的二维码相对安全,对一些拿电子优惠券或者现金券的二维码就要留个心眼。
此外,张顺理还表示,通常扫描到有毒的二维码之后,手机界面就会弹出一些软件的安装信息,如果你同意了,那你的手机就存在被吸毒式扣费或者是手机信息泄露的风险。“为了手机安全,也为了避免金钱上的损失,最好不要图方便,见码就扫。一旦遇到扫描二维码被骗取钱财的情况,可立刻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他提醒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1月28日上午,市政协三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举行。市政协主席孙铭和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王章来、副市长张黎勇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黄东升、彪明满、周明鸣、宦朝东...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