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是宣城人。因宣城古时就出文房四宝,因此他与文房四宝有着不解之缘。
梅尧臣生于宣城农家,幼时家贫,却酷爱读书,少时家贫无力买文房四宝,梅尧臣用树枝在地上写字。16岁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天天与文房四宝打交道了,后又在孟县、桐城县连续担任主簿职务。在连任三县主簿之后例升知县,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梅尧臣入仕之后,曾胸怀大志,抱有远大抱负,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自惭把笔粗成字,安可远与锺王陪”。
梅尧臣入仕后,他与许多文人学士打交道,天圣九年(1031年),欧阳修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欧阳修很赏识梅尧臣,宝元三年(1040),欧阳公得了澄心堂古纸,转增两幅给梅梅尧臣。刘原甫即刘敞,著有《公是集》,里有这样的句子:“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据说他给了欧阳修十枚,欧阳修转赠梅尧臣二张。直到至和二年(1055),梅公很珍惜没用收起来了没有舍得用 “於今爱惜不辄开”。后来宋学士又送了他百幅,这下梅尧臣可激动了,连忙写诗答谢说:“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
梅尧臣收到了欧阳公送的澄心堂古纸,他出于对宣纸的热爱,把其中一部分拿给潘侯去复原最正宗的古纸。潘侯何许人也?潘侯即潘谷,字伯恭,宋元祐歙县人,本是墨匠,他善制墨。他制的墨香徽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他所制之“松梵”;“狻猊”等被誉为“墨中神品”;宋徽宗御藏之极品宝墨“八松烟”(又称八松梵),皆出自潘谷之手。梅尧臣把澄心堂纸给他想让他又仿制澄心堂纸。因为当时澄心堂纸已失传,可见梅尧臣对文房四宝的情结。潘侯不负盛望,他“予传澄心古纸样,君使制之精意余。”(《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精意余”,专心一意,诚心意诚。因为“文房四宝出二郡”,文房四宝出在歙州与宣州。梅尧臣的这一做法,使文房四宝得到了正名,正如他自己所评价的那样:“自兹重咏南堂纸,将今世人知首尾。”
潘侯不但赠给梅尧臣复制的纸,还有砚与墨。有梅尧臣《潘歙州寄纸三百番石砚一枚》及《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诗为证“潘侯不独能致纸,罗纹细砚镌龙尾。墨花磨碧涵鼠须,玉方舞盘蛇与虺。”“又得水底碧玉腴,溪匠畏持如抱虺。拜贶双珍不可辞,年衰只怕歔歈鬼。”“其纸如彼砚如此,穷儒有之应瞰鬼。”
梅尧臣与笔也有不解的情缘。梅尧臣在《依韵和王平甫见寄》中说:“健笔走霹雳,龙蛇奋潜蟠。”这是好笔在书法中的作用。在《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中梅尧臣又说:“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为善有终庆。”这是说春秋时的齐国,崔杼杀死齐庄公后,把持了齐国的大权,他把掌管记载历史的太史伯叫来,让太史伯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认为,崔杼作为人臣,以下犯上,以臣弑君,必须如实记载,于是写上“夏五月,崔杼弑君。”结果崔杼把太史伯杀了。梅尧臣写这件事表明他与文房四宝不足是物器的情缘,而是有更深次的情结,要用文房四宝坚持正义,反对邪恶,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梅尧臣虽对文房四宝情由独钟,但他对文房四宝非常敬畏,非常珍爱。有个叫刘原甫的人爱显摆,把他家里收藏的古纸拿给欧阳公看,欧阳公故意写诗让他送纸给梅尧臣。梅尧臣非常谦虚地说:“这样的好纸珍贵应该给欧阳公这样的人!”结果刘原甫还是把一些珍贵的纸送给了他。他收后愰神愰恐,说:“给了我我也只能放箱子里面存着啊,我哪敢用这些纸呢?”
新闻推荐
宣州讯(伍维岭)宣城碧桂园房地产为吸引人气,每周周末都要举办免费抽奖活动,每到周末,都会有三五成群的人们,不约而同准时赶到活动现场。于女士是南湖戒毒所的一名职工,上周因单...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