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结束的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宣城拳击队以6金2银1铜的成绩,囊括了一半的金牌数,这是宣城拳击队历史上最好的比赛成绩,沉甸甸的金牌无疑在说明一个问题,宣城的拳击队正悄然崛起。
省运会拳击队一鸣惊人
日前,记者来到市体育学校,见到了市拳击队教练何贵国,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近距离接触了这些年轻的拳击队员。
拳击训练室里,只见一个标准的拳击台,墙壁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挂起,国旗左侧写着“刻苦训练”,右侧写着“勇夺金牌”的字样。队员们正在进行热身训练,压腿、跳绳、前空翻、后空翻等训练项目一个接一个,十几分钟下来,这些小队员的脸上都是汗水,接着,拳击训练正式开始了,两人一组,互相练习动作,他们坚定的眼神、拼搏的韧劲,让人印象深刻。
教练何贵国在一旁指导并记录着队员的练习成绩,他告诉记者,这次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宣城市拳击队男女共派出15名,参加了12个级别的比赛,共获得了6个级别的冠军,2个级别的亚军,1个季军,这也是宣城市拳击队员出战省运会的最佳成绩,宣城拳击队一举跃进省内第一实力梯队。
据了解,给宣城拳击队带来荣誉的是,女子甲组52公斤级冠军史倩、女子甲组57公斤级冠军张家俊、女子甲组60公斤级冠军金晶、女子乙组56公斤级冠军张卓雅、女子乙组60公斤级冠军范琴、女子甲组75公斤级冠军李莹,男子甲组69公斤级亚军陆乐、男子甲组52公斤级亚军吴伟晨、男子乙组57公斤级季军金超。
金牌教练打造出金牌队伍
谈起何贵国,体育界人士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这位多次获得过全国冠军的拳击手,放弃省队的优厚待遇,回到故乡,效力宣城拳击事业。
1986年,中国恢复拳击体育项目。1987年,何贵国成为了一名中长跑运动员,经过几年训练,爱上拳击的何贵国进入省队专业队进行专业训练。1988年,何贵国参加全国锦标赛获季军,在获得全国冠军赛的资格后,最终获得全国冠军赛亚军;1989年,他被召入国家队,主要训练60公斤级项目,后因训练中受伤,错过了北京亚运会比赛。1991年,何贵国拿下了全国锦标赛亚军、全国冠军赛亚军的好成绩;1992年何贵国拿下全国锦标赛亚军,最终在全国冠军赛称王,获得冠军。在1992年的华东区拳王争霸赛上,何贵国再度称霸,获得冠军。
为什么能拿下冠军,记者询问何贵国时,他这样说,我是一名技术型选手,手未动,心先动,沉着冷静地面对比赛,就一门心思集中力量完成比赛。
1997年,何贵国放弃了省内的优厚待遇,回到了当时的宣城地区体育局。2004年,何贵国进入宣城市体育学校担任拳击教练。何贵国一直潜心寻找拳击人才,尽心尽力培养拳击队员,全市拳击比赛成绩也是一年比一年好,直至今天的辉煌战果。“如今的拳击队,有了系统的训练方案,有了具体的技术指导,现在的拳击队与刚组建时已经大不一样,在未来,我相信,拳击队的明天会更好。”何国贵说。
拳击队伍需扩充,人员招生难
从此次省运会拳击项目的报名人数来看,宣城拳击队的报名人数最少,这一直也是何贵国所忧虑的事情:拳击队员少,拳击招生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宣城市体育学校的建设趋于完善,各种训练设施逐步健全,可就是面临一个招生难的问题。何贵国表示,以前学校刚成立的时候招人还好一点,现在发现一个好苗子要和家长打“拉锯战”,有时候说服一个家长比说服孩子还要难上好几倍。“现在体校招好苗子很难,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来。”何贵国无奈的表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中国家庭,把培养孩子上大学作为主要出路,忽略了一些孩子的天赋,十分令人可惜。
虽然招生困难,但热爱拳击事业的何贵国表示,即使再难,面对人才时,他一定会全力以赴争取人才,为宣城拳击事业贡献他的微薄之力。
新闻推荐
宣城日报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之“安徽扬子生态·第二届宣城小记者艺术节暨《皖南晨刊》读者日”,11月9日下午1时许在市区府山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全市29所学校30个记者站的小记者们与《皖南晨刊...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